附随义务之界定与我国合同法路径之证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附随义务的源起与发展 | 第11-20页 |
(一) 理论提出与发展 | 第11-15页 |
1. 积极侵害债权理论 | 第11-13页 |
2. 附随义务的提出 | 第13-15页 |
(二) 德国司法与立法 | 第15-19页 |
1. 司法 | 第15-16页 |
2. 修法意见 | 第16-17页 |
3. 立法 | 第17-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二、附随义务之界定 | 第20-32页 |
(一) 附随义务与其他合同义务 | 第20-28页 |
1. 主给付义务 | 第20-21页 |
2. 附随义务 | 第21-23页 |
3. 保护义务 | 第23-25页 |
4. 从给付义务 | 第25-28页 |
(二) 附随义务的界定标准及其评价 | 第28-30页 |
1. 保护利益类型标准 | 第28页 |
2. 存在的质疑 | 第28-29页 |
3. 本文回应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路径选择 | 第32-43页 |
(一) 法国 | 第32-35页 |
1. 合同法路径选择 | 第32-33页 |
2. 发展及趋势 | 第33-35页 |
(二) 日本 | 第35-38页 |
1. 合同法路径选择 | 第35-36页 |
2. 合同义务内容之确定 | 第36-37页 |
3. 违反附随义务的后果 | 第37-38页 |
(三) 台湾地区 | 第38-41页 |
1. 合同法路径的理论 | 第38-39页 |
2. 合同法路径的司法实务 | 第39-40页 |
3. 合同法路径的立法 | 第40-41页 |
(四) 英美法系 | 第41-42页 |
1. 合同法路径 | 第41页 |
2. 侵权法路径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四、我国合同法路径之证成 | 第43-54页 |
(一) 我国合同法关于附随义务的规定 | 第43-48页 |
1. 附随义务明文化规定 | 第43-45页 |
2. 违反附随义务法律责任一般规定 | 第45-46页 |
3. 违反附随义务之归责原则规定 | 第46-48页 |
(二) 我国合同法路径的正当性 | 第48-53页 |
1. 充分进行损害赔偿的需要 | 第49-51页 |
2. 解除权、履行抗辩权救济的需要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