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导论第11-21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8页
        1.2.1 利率市场化方面第12-14页
        1.2.2 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风险第14-16页
        1.2.3 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第16-17页
        1.2.4 文献述评第17-18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页
    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9-21页
        1.4.1 创新点第19页
        1.4.2 不足之处第19-21页
2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第21-28页
    2.1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第21页
        2.1.1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第21页
        2.1.2 目前金融产品的利率开放程度第21页
    2.2 利率管制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第21-23页
        2.2.1 制度性风险第22页
        2.2.2 增加收益风险第22页
        2.2.3 降低经营效率第22-23页
        2.2.4 利率管制期待正逐步消失第23页
    2.3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第23-27页
        2.3.1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第23-25页
        2.3.2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第25-26页
        2.3.3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特殊性分析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利率风险识别第28-37页
    3.1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识别的定义第28-29页
    3.2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第29-33页
        3.2.1 阶段性风险第29-30页
        3.2.2 恒久性风险第30-33页
    3.3 抵抗利率风险能力分析第33-36页
        3.3.1 资本充足率分析第33-34页
        3.3.2 资产负债率分析第34-35页
        3.3.3 净利息收支占银行业经营收支比分析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4 利率风险度量第37-53页
    4.1 利率风险度量模型介绍第37-39页
        4.1.1 RSG模型第37-38页
        4.1.2 持续期缺口模型第38-39页
        4.1.3 VAR模型第39页
    4.2 不同风险度量模型比较分析第39-41页
        4.2.1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衡量第39-40页
        4.2.2 持续期缺口模型的衡量第40页
        4.2.3 VAR模型的衡量第40-41页
    4.3 模型的确定和数据的选取第41-42页
        4.3.1 模型的确定第41页
        4.3.2 数据的选取第41-42页
    4.4 实证分析第42-52页
        4.4.1 利率敏感性缺口计算第42-48页
        4.4.2 利率敏感性比率计算第48-49页
        4.4.3 缺口率计算第49-51页
        4.4.4 结论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5 利率风险第53-62页
    5.1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一般解决措施第53-58页
        5.1.1 构建良好外部环境第53-55页
        5.1.2 提升内部防控能力第55-58页
    5.2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具体解决措施第58-60页
        5.2.1 大型商业银行管理策略第58-59页
        5.2.2 中小型商业银行管理策略第59-60页
    5.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6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MWCNTs处理后芦荟原生质体在低渗液中破裂时Ca2+的扩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