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一次飑线过程线状对流模态变异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 1.2.1 环境背景场和触发机制 | 第10-11页 |
| 1.2.2 形成方式和组织模态 | 第11-12页 |
| 1.2.3 维持机制 | 第12-13页 |
| 1.2.4 飑线地面场结构及生命史演变特征 | 第13-14页 |
| 1.2.5 PS型MCS和TS型MCS模态特征 | 第14-16页 |
| 1.2.6 弓形回波组织机理 | 第16-17页 |
| 1.3 论文关注的科学问题 | 第17-18页 |
| 1.4 本文主要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飑线过程分析 | 第20-32页 |
| 2.1 资料和方法 | 第20页 |
| 2.2 暴雨过程雨情 | 第20-21页 |
| 2.3 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分析 | 第21-24页 |
| 2.3.1 高低空天气形势 | 第21-22页 |
| 2.3.2 大气层结状况及对流指数 | 第22-24页 |
| 2.4 MCS演变过程分析 | 第24-27页 |
| 2.4.1 PS型MCS模态 | 第24-25页 |
| 2.4.2 TS型MCS模态 | 第25-27页 |
| 2.5 PS型MCS和TS型MCS地面要素场分析 | 第27-29页 |
| 2.5.1 PS型MCS地面要素场 | 第27-28页 |
| 2.5.2 TS型结构地面要素场 | 第28-29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数值模拟与结果检验 | 第32-36页 |
| 3.1 模拟方案 | 第32-33页 |
| 3.2 模拟效果检验 | 第33-34页 |
| 3.2.1 降水分布 | 第33页 |
| 3.2.2 系统传播路径及成熟期特征 | 第33-34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模拟的MCS模态变异及机理分析 | 第36-42页 |
| 4.1 模拟的PS型和TS型MCS | 第36-37页 |
| 4.1.1 PS型MCS模态 | 第36页 |
| 4.1.2 TS型MCS模态 | 第36-37页 |
| 4.2 模态转变机理 | 第37-41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弓形回波组织机理分析 | 第42-52页 |
| 5.1 尾部入流的作用 | 第42-43页 |
| 5.2 基于RKW理论的后部入流形成原因分析 | 第43-46页 |
| 5.3 弓形回波组织过程 | 第46-48页 |
| 5.4 垂直涡度收支分析 | 第48-5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 第52-54页 |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 6.2 讨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致谢 | 第60-62页 |
| 个人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