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2 注塑机工作原理及合模机构的分类 | 第11-14页 |
| 1.2.1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 1.2.2 合模机构的分类 | 第12-14页 |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页 |
| 1.4 注塑机合模机构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7页 |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注塑机双曲肘合模机构的理论分析 | 第18-27页 |
| 2.1 合模机构的工作原理 | 第18页 |
| 2.2 合模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 | 第18-22页 |
| 2.2.1 合模机构的总长L | 第19-20页 |
| 2.2.2 合模油缸活塞行程S0 | 第20页 |
| 2.2.3 动模板行程Sm | 第20-21页 |
| 2.2.4 合模机构的行程比R | 第21页 |
| 2.2.5 动模板的速度Vm和速度比KV | 第21-22页 |
| 2.3 合模机构的力学特性分析 | 第22-26页 |
| 2.3.1 力的放大比M | 第22-24页 |
| 2.3.2 合模机构的锁模力Pm和变形力Pc | 第24-25页 |
| 2.3.3 锁模临界角和锁模条件 | 第25-26页 |
| 2.3.4 合模油缸推力P0特性 | 第2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注塑机双曲肘合模机构的多目标优化 | 第27-35页 |
| 3.1 机械结构的优化理论 | 第27-29页 |
| 3.1.1 机械结构的优化流程 | 第27页 |
| 3.1.2 优化设计方法理论 | 第27-29页 |
| 3.2 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 3.2.1 设计变量的选择 | 第29页 |
| 3.2.2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29-30页 |
| 3.2.3 合模机构约束条件 | 第30-31页 |
| 3.3 优化设计结果 | 第31-3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优化结果分析及合模机构的虚拟样机建模 | 第35-48页 |
| 4.1 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介绍 | 第35页 |
| 4.2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 第35-39页 |
| 4.2.1 合模机构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 4.2.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 第37-39页 |
| 4.3 优化后合模机构的虚拟样机建模 | 第39-44页 |
| 4.3.1 SolidWorks中合模机构的三维建模 | 第39-41页 |
| 4.3.2 基于ADAMS的合模机构虚拟样机的建立 | 第41-44页 |
| 4.4 合模机构的动力学仿真与验证 | 第44-46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5章 注塑机模板的有限元分析与拓扑优化 | 第48-60页 |
| 5.1 优化前基本假设 | 第48页 |
| 5.2 注塑机模板的有限元分析 | 第48-54页 |
| 5.2.1 定模板的有限元分析 | 第48-50页 |
| 5.2.2 动模板的有限元分析 | 第50-52页 |
| 5.2.3 尾板的有限元分析 | 第52-54页 |
| 5.3 模板的拓扑优化 | 第54-56页 |
| 5.3.1 拓扑优化理论概述 | 第54页 |
| 5.3.2 拓扑优化前处理 | 第54-55页 |
| 5.3.3 拓扑优化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 5.4 优化后模板的建模与有限元分析 | 第56-59页 |
| 5.4.1 定模板的优化分析及对比 | 第56-57页 |
| 5.4.2 动模板的优化分析及对比 | 第57-58页 |
| 5.4.3 尾板的优化分析及对比 | 第58-5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 6.1 总结 | 第60-61页 |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8-69页 |
|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