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壳聚糖交联微球的制备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立题依据第10-11页
    1.3 微球简介第11-14页
        1.3.1 微球的大小与分类第11页
        1.3.2 微球的载体材料第11-12页
        1.3.3 交联剂的种类第12页
        1.3.4 微球的制备方法第12-13页
        1.3.5 微球释放药物的机理第13页
        1.3.6 微球的质量研究第13-14页
    1.4 5-氟尿嘧啶微球第14页
    1.5 立题意义第14-17页
第2章 单一交联剂空白微球的制备第17-29页
    2.1 实验所用仪器与试剂第17-18页
        2.1.1 实验仪器第17页
        2.1.2 实验试剂第17-18页
    2.2 单一交联剂空白微球制备的研究第18-19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9-28页
        2.3.1 反应温度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19-20页
        2.3.2 壳聚糖浓度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20-21页
        2.3.3 壳聚糖用量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21-22页
        2.3.4 不同分散介质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22-23页
        2.3.5 复配分散介质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23-24页
        2.3.6 油水比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24-25页
        2.3.7 乳化剂的用量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25-26页
        2.3.8 乳化时间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26页
        2.3.9 交联时间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26-27页
        2.3.10 京尼平的量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27-28页
        2.3.11 香草醛的量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复配交联剂空白微球的制备第29-37页
    3.1 复配交联剂空白微球制备的研究第29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9-35页
        3.2.1 不同交联剂比例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29-31页
        3.2.2 搅拌速度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31-32页
        3.2.3 反应温度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32-34页
        3.2.4 乳化剂用量对制备微球的影响第34-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载药微球的制备第37-47页
    4.1 载药微球制备的研究第37页
    4.2 测定载药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的研究第37-39页
        4.2.1 5-氟尿嘧啶标准液的配置第37-38页
        4.2.2 5-氟尿嘧啶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8页
        4.2.3 载药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第38-39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45页
        4.3.1 5-氟尿嘧啶与壳聚糖的质量比对制备载药微球的影响第39-40页
        4.3.2 NaOH溶解 5-氟尿嘧啶对制备载药微球的影响第40-42页
        4.3.3 增加 5-氟尿嘧啶的量对制备载药微球的影响第42-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5章 微球的形态学与结构表征第47-57页
    5.1 复配交联剂制备空白微球的形态学表征第47-48页
    5.2 复配交联剂制备载药微球的形态学表征第48-49页
    5.3 微球结构的FT-IR光谱表征第49-50页
    5.4 微球的溶胀性能第50-51页
    5.5 载药微球的XRD分析第51-53页
    5.6 载药微球的DSC-TGA分析第53-55页
    5.7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6章 微球释放与稳定性能的研究第57-65页
    6.1 实验所用仪器与试剂第57页
        6.1.1 实验仪器第57页
        6.1.2 实验试剂第57页
    6.2 微球的体外释放前研究第57-58页
    6.3 在pH=3.6 缓冲溶液中释放研究第58-59页
    6.4 在pH=7.4 缓冲溶液中释放研究第59-60页
    6.5 5-氟尿嘧啶的稳定性研究第60-61页
    6.6 载药微球的稳定性研究第61-64页
        6.6.1 高温稳定性试验研究第61-62页
        6.6.2 高光稳定性试验研究第62-63页
        6.6.3 高湿稳定性试验研究第63-64页
    6.7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研究
下一篇:十八大以来我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