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服务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5页 |
引言 | 第15-1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五)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一、移动医疗概述 | 第18-23页 |
(一) 概念辨析 | 第18-19页 |
(二) 移动医疗服务现状 | 第19-23页 |
1. 移动医疗发展过程 | 第19页 |
2. 移动医疗服务优势 | 第19-20页 |
3. 移动医疗发展现状 | 第20-23页 |
二、移动医疗服务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一) 法的规范作用 | 第23页 |
(二) 宏观调控理论 | 第23-24页 |
(三) 共享经济理论 | 第24-25页 |
三、移动医疗服务法律问题分析 | 第25-32页 |
(一) 医师层面 | 第25-27页 |
1. 医师从事移动医疗行为法律尚无明确规定 | 第25-26页 |
2. 医师资质无法保障 | 第26页 |
3. 医师诊疗范围不明 | 第26-27页 |
(二) 患者层面 | 第27-29页 |
1. 患者隐私权保护不足 | 第27-28页 |
2. 移动医疗与医保衔接不畅 | 第28页 |
3. 维权困难 | 第28-29页 |
(三) APP开发商、运营商层面 | 第29-32页 |
1. 资格准入门槛低 | 第29页 |
2. 设置不符合地域规划 | 第29页 |
3. 硬性广告植入 | 第29-30页 |
4. 侵犯知识产权 | 第30-32页 |
四、移动医疗服务监管现状 | 第32-35页 |
(一) 监管依据欠缺顶层设计 | 第32-33页 |
(二) 监管主体混乱 | 第33页 |
(三) 监管手段单一 | 第33页 |
(四) 监管对象不明 | 第33-34页 |
(五) 投诉机制不健全 | 第34-35页 |
五、域外移动医疗监管经验的借鉴 | 第35-42页 |
(一) 美国监管经验 | 第35-38页 |
1. 美国移动医疗监管的立法进程 | 第35页 |
2. 《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 | 第35-36页 |
3. 《最终指南》 | 第36-38页 |
(二) 欧盟监管经验 | 第38-40页 |
(三) 美国和欧盟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四) 其他国家监管经验 | 第41-42页 |
六、我国移动医疗服务法律规制建议 | 第42-54页 |
(一) 健全移动医疗服务的相关立法 | 第42-48页 |
1. 创新立法模式 | 第42-43页 |
2. 合理界定移动医疗服务范围 | 第43页 |
3. 加强移动医疗信息保护 | 第43-46页 |
4. 其他几个法律问题 | 第46-48页 |
(二) 完善移动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 第48-54页 |
1.确立监管主体 | 第48-49页 |
2.明确监管原则 | 第49页 |
3.创新监管方式 | 第49-50页 |
4.增加被监管主体的责任 | 第50-51页 |
5.建立社会监管机制 | 第51-52页 |
6.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 第52-53页 |
7.明确移动医疗纠纷处理方式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