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外养老保险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框架 | 第14-20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7页 |
2.1.1 事业单位 | 第14-15页 |
2.1.2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 第15-16页 |
2.1.3 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制度 | 第16-17页 |
2.2 理论框架 | 第17-20页 |
2.2.1 社会正义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帕累托改进理论 | 第18-20页 |
第3章 上海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状况 | 第20-29页 |
3.1 上海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态势 | 第20-24页 |
3.1.1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上海推进状况 | 第20-22页 |
3.1.2 相关其他事业单位改革上海推进状况 | 第22-24页 |
3.2 上海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方式方法的分析 | 第24-29页 |
3.2.1 以总体规划、逐步推进的方式为基础 | 第24-25页 |
3.2.2 采取统账结合、夯实基数的方式之目的 | 第25-26页 |
3.2.3 建立职业年金、做实缴费账户的方式之目的 | 第26-29页 |
第4 章上海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中的问题及成因 | 第29-37页 |
4.1 上海在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 第29-32页 |
4.1.1 机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未同步进行 | 第29页 |
4.1.2 财政资金拨付存在未及时到位的情况 | 第29-30页 |
4.1.3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中的问题 | 第30-32页 |
4.1.4 部分民众对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采取消极的态度 | 第32页 |
4.2 上海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2-37页 |
4.2.1 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 第32-33页 |
4.2.2 改革的推进与改革的成本没有充分协调 | 第33-34页 |
4.2.3 职业年金的存在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 | 第34-35页 |
4.2.4 改革触犯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 第35-36页 |
4.2.5 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 第36-37页 |
第5章 上海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建议 | 第37-42页 |
5.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顶层设计 | 第37-38页 |
5.1.1 健全相关配套政策,促进事业单位各项改革协作推进 | 第37页 |
5.1.2 设立改革的过渡期,平稳推进相关改革 | 第37-38页 |
5.1.3 尽快实施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结束“双轨制” | 第38页 |
5.2 财政资金落实到位,保障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保险利益 | 第38-40页 |
5.2.1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 第39页 |
5.2.2 建立强制征缴职业年金的规范制度 | 第39页 |
5.2.3 建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制度 | 第39-40页 |
5.3 加强对职业年金的管理,保障职业年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 第40-41页 |
5.3.1 设立专门的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管理机构 | 第40页 |
5.3.2 职业年金在领取时,个人所得税征收应区别对待 | 第40页 |
5.3.3 设立专门的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监督机构 | 第40-41页 |
5.4 加强舆论宣传,增强人民的养老保险缴费意识 | 第41-42页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