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主流话语”烛照下的欧阳海 | 第13-27页 |
第一节 俄苏“红色经典”对当代青年文学形象的影响 | 第13-18页 |
第二节 “正面典型形象”的历史传承 | 第18-22页 |
第三节 “红旗”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 第22-27页 |
第二章 高加林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作家心态 | 第27-43页 |
第一节 从宏大叙事到个人故事 | 第28-34页 |
第二节 作家的人生经历与创作选 | 第34-39页 |
第三节 作家的婚恋观念与人物的爱情故事 | 第39-43页 |
第三章 自我与人性的复苏 | 第43-58页 |
第一节 城与乡——归宿难寻 | 第43-48页 |
第二节 理想、自我与爱情的回归 | 第48-55页 |
第三节 代际关系的新变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后记 | 第65-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68页 |
在学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