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网格的泊松目标体表面重建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贡献 | 第15-16页 |
| 1.4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35页 |
| 2.1 引言 | 第17页 |
| 2.2 基于点云的曲面重建方法 | 第17-21页 |
| 2.2.1 点云定义 | 第17-18页 |
| 2.2.2 点云曲面重建方法 | 第18-21页 |
| 2.3 基于泊松方程的表面重建 | 第21-24页 |
| 2.3.1 概述 | 第21-22页 |
| 2.3.2 基本定义 | 第22-24页 |
| 2.4 泊松方程简介 | 第24-25页 |
| 2.5 泊松方程的求解 | 第25-29页 |
| 2.5.1 有限差分法 | 第25-26页 |
| 2.5.2 有限元法 | 第26页 |
| 2.5.3 边界元法 | 第26-27页 |
| 2.5.4 多重网格法 | 第27-29页 |
| 2.6 等值面提取介绍 | 第29-30页 |
| 2.7 移动立方体算法介绍 | 第30-33页 |
| 2.8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基于带厚度的闭曲面点云的泊松重建 | 第35-47页 |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 3.2 点云数据的简化 | 第36-39页 |
| 3.2.1 采样点到网络的映射 | 第37-38页 |
| 3.2.2 构造二倍步长的网格 | 第38-39页 |
| 3.2.3 构造结构元素 | 第39页 |
| 3.3 点云中各点的法向量的计算 | 第39-44页 |
| 3.3.1 点云法向量的计算方法 | 第40-43页 |
| 3.3.2 点云法向量方向的调整 | 第43-44页 |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基于开曲面点云的泊松重建 | 第47-62页 |
| 4.1 引言 | 第47页 |
| 4.2 矩形网格剖分 | 第47-48页 |
| 4.3 计算点云模型中各点的曲率信息 | 第48-51页 |
| 4.4 开曲面点云的平滑 | 第51-59页 |
| 4.4.1 点云模型平滑算法简介 | 第52-54页 |
| 4.4.2 平滑算法基本思路 | 第54-55页 |
| 4.4.3 点云的区域分类 | 第55页 |
| 4.4.4 多重网格法对点云迭代平滑 | 第55-59页 |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4页 |
| 5.1 工作总结 | 第62-63页 |
| 5.2 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