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2 有机气溶胶的研究概述及基本理化特性 | 第16-19页 |
1.2.1 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组成 | 第17-18页 |
1.2.2 有机气溶胶的粒径分布 | 第18-19页 |
1.3 有机气溶胶的影响 | 第19-20页 |
1.4 有机气溶胶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4.1 有机气溶胶的整体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2 有机气溶胶单颗粒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3 华北平原有机气溶胶的研究现状 | 第22页 |
1.5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2-23页 |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与研究方法 | 第24-38页 |
2.1 整体研究概况 | 第24-25页 |
2.2 研究站点及采样时间介绍 | 第25-27页 |
2.2.1 济南-城市站点 | 第25-26页 |
2.2.2 泰山-高山站点 | 第26页 |
2.2.3 长岛-污染大气背景点 | 第26页 |
2.2.4 北京-混合污染源特大型城市 | 第26-27页 |
2.3 气溶胶单颗粒样品观测及所用仪器 | 第27-30页 |
2.3.1 单颗粒样品的采集及所用仪器 | 第27-28页 |
2.3.2 PM_(2.5)的采集及所用仪器 | 第28-30页 |
2.4 气溶胶样品分析及加热仪器 | 第30-37页 |
2.4.1 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 | 第30-32页 |
2.4.2 原子力显微镜 | 第32-34页 |
2.4.3 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分析仪 | 第34-35页 |
2.4.4 无机水溶性离子分析仪 | 第35页 |
2.4.5 OC-EC分析仪 | 第35-36页 |
2.4.6 加热实验装置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华北平原冬季常见灰霾中有机气溶胶的形貌特征及混合状态 | 第38-51页 |
3.1 华北平原冬季常见区域性灰霾 | 第38-40页 |
3.2 华北平原冬季常见灰霾中的气溶胶类型 | 第40-42页 |
3.3 华北平原冬季常见灰霾中有机气溶胶的形貌特征 | 第42-46页 |
3.4 华北平原冬季常见灰霾中有机气溶胶的混合状态 | 第46-48页 |
3.5 华北平原冬季常见灰霾中有机气溶胶的粒径分布 | 第48-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华北平原冬季常见灰霾中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及特性研究 | 第51-57页 |
4.1 华北平原冬季常见灰霾中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分析 | 第51-54页 |
4.2 华北平原冬季常见灰霾中有机气溶胶的老化过程 | 第54-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华北平原冬季常见灰霾中典型有机气溶胶的耐热特性研究 | 第57-62页 |
5.1 华北平原冬季常见灰霾中典型有机物耐热特性的研究意义 | 第57-58页 |
5.2 华北平原冬季常见灰霾中典型有机物耐热特性的研究结果 | 第58-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8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