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引言 | 第11页 |
·醛酮的广泛应用和醇选择性氧化制醛酮的意义 | 第11-12页 |
·醇的选择性催化氧化的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醇的液相选择性氧化 | 第13-17页 |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3-14页 |
·类水滑石催化剂 | 第14-16页 |
·杂多酸类催化剂 | 第16页 |
·其它催化剂 | 第16-17页 |
·气相醇选择性氧化 | 第17-20页 |
·Cu基催化剂 | 第17-18页 |
·Ag基催化剂 | 第18-19页 |
·Au基催化剂 | 第19-20页 |
·醇选择性氧化的机理 | 第20-21页 |
·Au催化剂的活性本质 | 第21-24页 |
·尺寸效应 | 第21-22页 |
·价态效应 | 第22-23页 |
·载体的影响 | 第23-24页 |
·论文选题思想与研究内容 | 第24-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28页 |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28-29页 |
·产物分析及计算公式 | 第29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29-32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30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 | 第30页 |
·程序升温脱附(O_2-TPD) | 第30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0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 第30-31页 |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 | 第31-32页 |
第三章 NiO@Au/Ti-powder催化剂制备及其气相醇选择性氧化性能 | 第32-63页 |
·前言 | 第32-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页 |
·催化剂的评价 | 第33-34页 |
·NiO@Au/Ti催化剂对苯甲醇的气相选择性氧化性能 | 第34-40页 |
·NiO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Au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催化剂焙烧温度的考察 | 第36-37页 |
·预活化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反应条件对0.6%NiO@3%Au/Ti催化剂苯甲醇气相选择性氧化性能影响 | 第38-40页 |
·催化剂稳定性 | 第40页 |
·0.6%NiO@3%Au/Ti催化剂的环丙甲醇气相选择性氧化性能 | 第40-43页 |
·反应条件考察 | 第40-43页 |
·环丙甲醇气相选择性氧化的稳定性 | 第43页 |
·设计了几个实验方案并表征 | 第43-54页 |
·实验方案的设计 | 第43-44页 |
·表征 | 第44-54页 |
·XRD表征 | 第44-45页 |
·O_2-TPD表征 | 第45-46页 |
·SEM形貌分析 | 第46-47页 |
·TEM分析 | 第47-48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 第48-51页 |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 | 第51-54页 |
·催化剂失活 | 第54-56页 |
·失活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54-55页 |
·热重分析(TG) | 第55-56页 |
·硼(B)改性 | 第56-61页 |
·引入B的催化剂制备 | 第56页 |
·稳定性 | 第56-57页 |
·催化剂B改性改善稳定性的原因分析 | 第57-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其它MO_x@Au/Ti催化剂的制备、性能评价和表征 | 第63-74页 |
·前言 | 第63页 |
·实验部分 | 第63页 |
·MO_x@Au/Ti催化剂中氧化物的筛选 | 第63-65页 |
·与Ni同族的元素考察 | 第63-64页 |
·其它过渡金属的考察 | 第64-65页 |
·CoO@Au/Ti催化剂的组成优化 | 第65-66页 |
·MnO_2@Au/Ti催化剂的组成优化 | 第66-67页 |
·CuO@Au/Ti催化剂的组成优化 | 第67-68页 |
·MO_x@Au/Ti(M=Co,Cu,Mn)催化剂的性能比较 | 第68-72页 |
·MO_x@Au/Ti(M=Co,Cu,Mn)催化剂对环丙甲醇气相催化氧化 | 第68-70页 |
·催化剂活性比较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4-77页 |
·总结 | 第74-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