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多主棒孢霉致病基因CARD9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6-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 引言 | 第13-22页 |
| 第一部分 多主棒孢霉菌种鉴定 | 第22-3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22-24页 |
| 1.2 实验试剂 | 第24-26页 |
| 1.3 实验仪器 | 第26-28页 |
| 1.4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 2 结果 | 第32-37页 |
| 2.1 患者入院时基本情况 | 第32页 |
| 2.2 真菌检查 | 第32-34页 |
| 2.3 真菌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 第34页 |
| 2.4 结论 | 第34-37页 |
| 3 讨论 | 第37-38页 |
| 第二部分全基因外显子测序寻找多主棒孢霉菌致病基因 | 第38-65页 |
|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38-39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9-57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 2.2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 2.3 实验试剂 | 第40-43页 |
| 2.4 实验过程所需电子数据库和分析软件 | 第43页 |
| 2.5 实验方法 | 第43-52页 |
| 2.6 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 第52-57页 |
| 3 结果 | 第57-61页 |
| 3.1 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结果 | 第57-60页 |
| 3.2 对变异体进行识别结果 | 第60页 |
| 3.4 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 第60-61页 |
| 4 讨论 | 第61-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 附录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课题综述 | 第80-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