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抗生素的危害及常见处理技术 | 第13-16页 |
1.1.1 废水中抗生素的来源、种类及危害 | 第13-14页 |
1.1.2 常见的抗生素处理技术 | 第14-16页 |
1.2 BiVO_4的特性及其在吸附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16-20页 |
1.2.1 BiVO_4的简介 | 第16-17页 |
1.2.2 BiVO_4的制备方法 | 第17-18页 |
1.2.3 BiVO_4的改性研究 | 第18-19页 |
1.2.4 BiVO_4在处理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BiVO_4和Ni-BiVO_4的制备、表征及吸附催化性能筛选 | 第22-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2.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22-2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2.2.1 表征分析 | 第24-25页 |
2.2.2 测试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2.3.1 BiVO_4及Ni-BiVO_4的制备方法 | 第26页 |
2.3.2 Ni-BiVO_4去除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实验 | 第26-27页 |
2.4 BiVO_4及Ni-BiVO_4样品的表征分析 | 第27-33页 |
2.4.1 XRD | 第27-28页 |
2.4.2 FTIR | 第28页 |
2.4.3 BET | 第28-30页 |
2.4.4 PL | 第30-31页 |
2.4.5 FESEM | 第31-32页 |
2.4.6 EDS | 第32-33页 |
2.5 吸附催化性能筛选 | 第33-35页 |
2.5.1 Ni-BiVO_4吸附和催化作用的比较 | 第33-34页 |
2.5.2 改性前后吸附性能的比较 | 第34页 |
2.5.3 改性前后催化性能的比较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Ni-BiVO_4吸附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4页 |
3.1 吸附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3.1.1 Ni-BiVO_4投加量的影响 | 第36页 |
3.1.2 抗生素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36页 |
3.1.3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36页 |
3.1.4 抗生素溶液起始pH值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5 共存物质Cu~(2+)的影响 | 第37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3.2.1 Ni-BiVO_4投加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抗生素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3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4 抗生素初始pH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5 共存物质Cu~(2+)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吸附模型及机理分析 | 第44-51页 |
4.1 吸附模型拟合分析 | 第44-47页 |
4.1.1 等温吸附模型 | 第44-45页 |
4.1.2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45-47页 |
4.2 吸附机理分析 | 第47-50页 |
4.2.1 Ni-BiVO_4吸附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前后的XRD图谱 | 第47-48页 |
4.2.2 Ni-BiVO_4吸附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前后的FTIR图谱 | 第48-49页 |
4.2.3 吸附机理分析 | 第49-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结论 | 第51-5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位论文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