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张家川回族婚姻习惯法概况 | 第15-29页 |
2.1 张家川回族婚姻习惯法的形成因素 | 第15-20页 |
2.1.1 地理因素 | 第15页 |
2.1.2 历史因素 | 第15-17页 |
2.1.3 社会因素 | 第17-20页 |
2.2 张家川回族婚姻习惯法的主要内容 | 第20-25页 |
2.2.1 不提倡单身、鼓励结婚 | 第20-22页 |
2.2.2 提倡一夫一妻制,注意婚姻道德 | 第22-23页 |
2.2.3 禁止血亲、近亲之间结婚 | 第23页 |
2.2.4 谨慎离婚 | 第23-24页 |
2.2.5 贞操问题 | 第24-25页 |
2.3 张家川回族婚姻习惯法的发展变化 | 第25-29页 |
2.3.1 结婚年龄日趋合法化 | 第25-26页 |
2.3.2 禁止与非回族结婚的规定不再强硬 | 第26页 |
2.3.3 阿訇证婚的效力逐渐发生了变化 | 第26-27页 |
2.3.4 守婚期制度正在消亡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张家川回族婚姻习惯法与《婚姻法》的冲突 | 第29-43页 |
3.1 冲突的主要表现 | 第31-37页 |
3.1.1 结婚年龄 | 第31-33页 |
3.1.2 婚姻自由 | 第33-34页 |
3.1.3 近亲结婚制度 | 第34-35页 |
3.1.4 夫妻权利义务的不对等 | 第35-36页 |
3.1.5 结婚程序 | 第36-37页 |
3.2 冲突的原因 | 第37-40页 |
3.2.1 立法方面 | 第37-38页 |
3.2.2 司法方面 | 第38-40页 |
3.3 冲突的调适 | 第40-43页 |
3.3.1 努力提升张家川回族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教育水平 | 第40-41页 |
3.3.2 合理巧妙的行使变通权 | 第41页 |
3.3.3 充分发挥阿訇的积极引导作用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张家川回族婚姻习惯法的存在价值 | 第43-49页 |
4.1 构建法治社会 | 第43-45页 |
4.2 保障民族区域社会秩序稳定 | 第45-46页 |
4.3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包容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