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被害人犯罪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4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第1章 无被害人犯罪的概述 | 第11-15页 |
| ·无被害人犯罪的产生背景 | 第11-12页 |
| ·现代自由主义思潮 | 第11-12页 |
| ·非犯罪化的发展 | 第12页 |
| ·无被害人犯罪的概念 | 第12-13页 |
| ·对“无被害人犯罪”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 ·无被害人犯罪的除罪化的概念 | 第13页 |
| ·无被害人犯罪问题中相关概念比较 | 第13-14页 |
| ·“无罪”与“出罪”概念比较 | 第13-14页 |
| ·“除罪化”与“去刑化”概念比较 | 第14页 |
| ·无被害人犯罪的特征 | 第14-15页 |
| 第2章 无被害人犯罪的观点之争 | 第15-17页 |
| ·无法益侵害说 | 第15-16页 |
| ·何谓法益 | 第15页 |
| ·学说的片面性 | 第15-16页 |
| ·纯伦理保护说 | 第16-17页 |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第16页 |
| ·对无被害人犯罪的认识 | 第16页 |
| ·学说的片面性 | 第16-17页 |
| ·纯自愿行为说 | 第17页 |
| ·自愿行为理论 | 第17页 |
| ·纯自愿行为说观点 | 第17页 |
| ·被害人不明显说 | 第17页 |
| 第3章 中外无被害人犯罪的相关立法比较研究 | 第17-21页 |
| ·无被害人犯罪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 ·欧洲地区的立法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 ·美国立法的发展历程 | 第18页 |
| ·日本立法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 ·我国无被害人犯罪的发展历程 | 第19页 |
| ·97刑法典颁布之前的发展历程 | 第19页 |
| ·97刑法典颁布以后的发展历程 | 第19页 |
| ·中外无被害人犯罪立法的政策比较与反思 | 第19-21页 |
| ·犯罪分层方面比较与反思 | 第19-20页 |
| ·宗教道德观方面比较与反思 | 第20页 |
| ·国家权力观方面比较与反思 | 第20-21页 |
| 第4章 无被害人犯罪的除罪化挑战 | 第21-25页 |
| ·无被害人犯罪除罪化的提出 | 第21页 |
| ·国外“无被害人犯罪”除罪化的提出 | 第21页 |
| ·中国学界“无被害人犯罪”除罪化的提出 | 第21页 |
| ·无被害人犯罪除罪化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 ·刑法谦抑性理念 | 第21-22页 |
| ·法益保护原则 | 第22页 |
| ·犯罪行为界定 | 第22页 |
| ·执行资源的有限性 | 第22-23页 |
| ·无被害人犯罪除罪化的可能性 | 第23-24页 |
| ·无被害人犯罪的除罪立法建议 | 第24-25页 |
| ·安乐死问题的立法建议 | 第24页 |
| ·赌博行为的立法建议 | 第24-25页 |
| 结语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 致谢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