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古诗十九首》经典化过程--以代表性诗人的拟古诗为研究视角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4页
    0.1 文学文本经典化的概念第8-10页
    0.2 《古诗十九首》拟作研究的现状第10-12页
    0.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4页
第1章 拟古诗的嬗变及其基本特征第14-34页
    1.1 拟古诗的界定第15-22页
        1.1.1 拟古诗的概念第15-17页
        1.1.2 拟古诗的分类第17-19页
        1.1.3 拟古诗起源及发展脉流第19-22页
    1.2 拟古诗的基本特征第22-30页
        1.2.1 拟古诗的体制第22-24页
        1.2.2 拟古诗的语体第24-25页
        1.2.3 拟古诗的体式第25-26页
        1.2.4 拟古诗的体性第26-27页
        1.2.5 拟古诗中的尊体与破体第27-30页
    1.3 拟古诗的创作动机第30-34页
第2章 历代拟古诗十九首第34-54页
    2.1 中古拟古诗十九首第34-43页
        2.1.1 中古十九首拟诗概况第34-35页
        2.1.2 导夫先路——陆机第35-40页
        2.1.3 别开生面,自创一格——陶渊明第40-43页
    2.2 唐代拟古诗十九首第43-47页
        2.2.1 唐代拟古诗十九首概况第43-44页
        2.2.2 以己情度古情——李白第44-46页
        2.2.3 得古诗之清妙浅澹——韦应物第46-47页
    2.3 宋元拟古诗第47-48页
    2.4 明清以来拟古诗第48-54页
        2.4.1 明清以来拟古诗概况第48-50页
        2.4.2 格调翩翩,几欲近之——何景明第50-52页
        2.4.3 且拟且评——王夫之第52-54页
第3章 拟古诗对《古诗十九首》经典化的作用第54-64页
    3.1 引导了读者对《古诗十九首》的再解读第54-59页
        3.1.1 拟古诗是对《古诗十九首》经典地位的直接承认第54-56页
        3.1.2 拟古诗是《古诗十九首》传播的重要途径第56-58页
        3.1.3 拟古诗完成了由读者到作者的身份转化第58-59页
    3.2 拟古诗对五言诗体发展和转变的作用第59-64页
        3.2.1 拟古诗与五言诗体的发展第60-61页
        3.2.2 拟古诗与五言诗体的转变第61-64页
结语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附录第70-72页
致谢第72-7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国时期书体文研究
下一篇:伴随凝结流动的矩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