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有涉外因素争议提交外国仲裁机构的法律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12页 |
| (一)国内典型案例 | 第7-9页 |
| 1.案例一——确认仲裁协议无效 | 第7-9页 |
| 2.案例二——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裁决 | 第9页 |
| (二)外国典型案例 | 第9-10页 |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 二、关于商事仲裁“涉外性”的界定 | 第12-18页 |
| (一)我国涉外性之判定准则 | 第14-16页 |
| 1.对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的区分 | 第14页 |
| 2.简评我国涉外性判定准则 | 第14-16页 |
| (二)对本文问题中涉外性的思考 | 第16-18页 |
| 三、无涉外因素争议案件适用纽约公约的分析 | 第18-28页 |
| (一)“外国裁决”的界定 | 第18-21页 |
| 1.公约采用的标准 | 第18-19页 |
| 2.两种标准的关系 | 第19-21页 |
| (二)公约适用的条件 | 第21-23页 |
| 1.当事人国籍要求 | 第21-22页 |
| 2.争议的国际性要求 | 第22-23页 |
| (三)公约中拒绝承认与执行的理由 | 第23-28页 |
| 1.仲裁协议效力的法律适用 | 第24-25页 |
| 2.公共政策的适用问题 | 第25-28页 |
| 四、对仲裁意思自治原则限制的比例原则分析 | 第28-34页 |
| (一)合法目标 | 第28-31页 |
| 1.仲裁市场的开放问题 | 第28-30页 |
| 2.司法主权问题 | 第30-31页 |
| (二)比例原则的运用 | 第31-34页 |
| 1.妥当性分析 | 第32-33页 |
| 2.必要性分析 | 第33页 |
| 3.均衡性分析 | 第33-34页 |
| 结语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