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压内循环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效能及污泥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我国水环境现状 | 第9-10页 |
| 1.2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城市污水概述 | 第10页 |
| 1.2.2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 第10-12页 |
| 1.2.3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 第12-14页 |
| 1.3 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 | 第14-15页 |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1.4.1 课题的意义及目的 | 第15页 |
| 1.4.2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试验用水、材料及方法 | 第17-27页 |
| 2.1 试验用水及水质分析 | 第17页 |
| 2.2 试验工艺流程 | 第17-18页 |
| 2.3 试验材料及主要设备 | 第18-22页 |
| 2.3.1 试验装置简介 | 第18-21页 |
| 2.3.2 主要设备说明及参数 | 第21页 |
| 2.3.3 PLC自动控制系统 | 第21-22页 |
| 2.4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 2.5 分析检测方法 | 第23-25页 |
| 2.5.1 实验检测方法 | 第23页 |
| 2.5.2 EPS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 2.5.3 TTC-脱氢酶活性检测方法 | 第24-2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3章 试验启动及调试 | 第27-35页 |
| 3.1 概述 | 第27页 |
| 3.2 试验装置主要设备调试 | 第27页 |
| 3.3 试验调试运行 | 第27-34页 |
| 3.3.1 试验装置活性污泥培驯 | 第27-28页 |
| 3.3.2 调试过程的运行参数 | 第28-29页 |
| 3.3.3 调试过程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 | 第29-3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试验运行效果分析 | 第35-45页 |
| 4.1 概述 | 第35页 |
| 4.2 试验装置稳定阶段运行参数 | 第35-36页 |
| 4.3 MLSS及MLVSS/MLSS变化 | 第36-37页 |
| 4.4 溶解氧变化 | 第37-38页 |
| 4.5 水温及pH值变化 | 第38-39页 |
| 4.6 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 | 第39-44页 |
| 4.6.1 对COD的去除效果 | 第39-40页 |
| 4.6.2 对NH_4~+-N的去除效果 | 第40-41页 |
| 4.6.3 对TN的去除效果 | 第41-42页 |
| 4.6.4 对TP的去除效果 | 第42-43页 |
| 4.6.5 对SS的去除效果 | 第43-44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污泥特性分析 | 第45-52页 |
| 5.1 概述 | 第45页 |
| 5.2 污泥特性分析 | 第45-51页 |
| 5.2.1 污泥沉降性变化规律 | 第45-47页 |
| 5.2.2 TTC-脱氢酶活性变化规律 | 第47-48页 |
| 5.2.3 EPS变化规律 | 第48-50页 |
| 5.2.4 SOUR变化规律 | 第50-5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6.1 结论 | 第52-53页 |
| 6.2 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9-60页 |
|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