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党职能发挥问题研究--以东营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国外关于参政党职能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关于参政党职能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 论文研究计划 | 第20-22页 |
1.3.1 论文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0页 |
1.3.2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20-21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2章 中国参政党及其职能的相关理论 | 第22-29页 |
2.1 参政党简况 | 第22-23页 |
2.2 参政党政治地位和作用 | 第23-24页 |
2.3 参政党职能 | 第24-27页 |
2.3.1 参政党基本职能 | 第25-27页 |
2.3.2 参政党运行职能 | 第27页 |
2.4 参政党各职能间的相互关系 | 第27-29页 |
第3章 东营市参政党职能发挥现状 | 第29-38页 |
3.1 东营市参政党职能发挥取得的成就 | 第29-33页 |
3.1.1 组织建设初见成效 | 第29-30页 |
3.1.2 参与政权逐步深入 | 第30-31页 |
3.1.3 建言献策成果丰硕 | 第31-32页 |
3.1.4 政治协商日益规范 | 第32页 |
3.1.5 社会服务广泛开展 | 第32-33页 |
3.2 东营市参政党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3.2.1 参政议政高水平成果少,实效不明显 | 第33页 |
3.2.2 民主监督流于形式,内容和效能欠佳 | 第33-35页 |
3.2.3 政治协商开展不规范,协商成果少 | 第35页 |
3.2.4 社会服务缺乏持续性,品牌活动少 | 第35-36页 |
3.2.5 现代化手段利用不足,水平有待提高 | 第36-37页 |
3.2.6 履职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影响力不大 | 第37-38页 |
第4章 东营市参政党职能发挥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8-46页 |
4.1 成员呈现出新特点,履职意识弱化 | 第38-41页 |
4.2 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活动开展不足 | 第41-42页 |
4.3 职能发挥渠道不畅通,制度不健全 | 第42-44页 |
4.4 履职要求缺乏刚性约束,可操作性不强 | 第44页 |
4.5 成员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影响履职成效 | 第44-46页 |
第5章 促进参政党职能发挥的对策 | 第46-61页 |
5.1 争取执政党支持,优化履职环境 | 第46-48页 |
5.1.1 增强执政透明度,扩大参政党知情权 | 第46页 |
5.1.2 扩大实职安排,加强履职深度 | 第46-47页 |
5.1.3 改善履职氛围,创造良好环境 | 第47页 |
5.1.4 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有力保障 | 第47-48页 |
5.2 以文化建设为灵魂,强化精神塑造 | 第48-50页 |
5.2.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 第49页 |
5.2.2 将优良传统融入文化建设 | 第49页 |
5.2.3 在实践中发展参政党理论 | 第49-50页 |
5.2.4 扩大文化建设成果宣传 | 第50页 |
5.3 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能力水平 | 第50-56页 |
5.3.1 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凝聚政治共识 | 第50-52页 |
5.3.2 以组织建设为基础,提升党派活力 | 第52-53页 |
5.3.3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提高能力素质 | 第53-55页 |
5.3.4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树立良好形象 | 第55-56页 |
5.4 建立健全对参政党履职的考核体系 | 第56-58页 |
5.4.1 拓展对执政党统战工作的考核内容 | 第57页 |
5.4.2 探索对民主党派实行单独考核 | 第57-58页 |
5.5 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履职的能力 | 第58-61页 |
5.5.1 利用网络技术打造新的宣传阵地 | 第59页 |
5.5.2 利用网络技术打造新的交流平台 | 第59页 |
5.5.3 利用网络技术开辟新的知情渠道 | 第59-60页 |
5.5.4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参政党的建设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1-62页 |
注释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