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 ·温室效应和CO_2的排放与固定 | 第12-13页 |
| ·矿渣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粉煤灰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硅及硅肥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材料方法 | 第19-22页 |
| ·实验设计 | 第19页 |
| ·材料 | 第19-20页 |
|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 ·土壤有效硅的测定 | 第20页 |
| ·土壤pH值和电导率的测定 | 第20页 |
| ·植株光合参数的测定 | 第20页 |
| ·植株各器官干重的测定 | 第20页 |
| ·植株体内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 ·水稻品质的测定 | 第20-21页 |
|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高炉水淬钢渣对作物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22-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 ·材料 | 第22页 |
| ·实验设计 | 第22-23页 |
| ·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 | 第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40页 |
| ·高炉水淬钢渣及其残效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 ·高炉水淬钢渣及其残效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 | 第24-26页 |
| ·高炉水淬钢渣及其残效对作物叶夹角和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26-29页 |
| ·高炉水淬钢渣及其残效对作物元素含量和积累的影响 | 第29-37页 |
| ·高炉水淬钢渣及其残效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第37-40页 |
| ·高炉水淬钢渣及其残效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 第40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40-43页 |
| ·讨论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铜镍矿渣对作物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43-6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 ·材料 | 第43页 |
| ·实验设计 | 第43页 |
| ·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 | 第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60页 |
| ·铜镍矿渣及其残效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铜镍矿渣及其残效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 ·铜镍矿渣及其残效对作物叶夹角和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46-49页 |
| ·铜镍矿渣及其残效对作物元素含量和积累的影响 | 第49-57页 |
| ·铜镍矿渣及其残效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第57-59页 |
| ·铜镍矿渣及其残效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 第59-60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60-62页 |
| ·讨论 | 第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粉煤灰对作物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62-8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2页 |
| ·材料 | 第62页 |
| ·实验设计 | 第62页 |
| ·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 | 第6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2-79页 |
| ·粉煤灰及其残效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 ·粉煤灰及其残效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 | 第63-65页 |
| ·粉煤灰及其残效对作物叶夹角和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65-68页 |
| ·粉煤灰及其残效对作物元素含量和积累的影响 | 第68-77页 |
| ·粉煤灰及其残效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第77-78页 |
| ·粉煤灰及其残效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 第78-79页 |
| ·讨论和小结 | 第79-81页 |
| ·讨论 | 第79-80页 |
| ·小结 | 第80-81页 |
| 第六章 轻质硅酸钠对作物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81-10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1页 |
| ·材料 | 第81页 |
| ·实验设计 | 第81页 |
| ·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 | 第8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1-98页 |
| ·轻质硅酸钠及其残效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的影响 | 第81-82页 |
| ·轻质硅酸钠及其残效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 | 第82-84页 |
| ·轻质硅酸钠及其残效对作物叶夹角和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84-88页 |
| ·硅酸钠及其残效对作物元素含量和积累的影响 | 第88-96页 |
| ·轻质硅酸钠及其残效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第96-98页 |
| ·硅酸钠及其残效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 第98页 |
| ·讨论和小结 | 第98-100页 |
| ·讨论 | 第98页 |
| ·小结 | 第98-100页 |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100-102页 |
| ·主要结论 | 第100-101页 |
| ·建议及展望 | 第101-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0页 |
| 作者简介 | 第110-111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