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4页 |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5页 |
| 第一章 历史文学的后现代转向 | 第15-22页 |
| 第一节 文学中的历史 | 第15-17页 |
| 第二节 历史中的文学 | 第17-20页 |
| 第三节 《10(1/2)章世界史》的后现代特征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境遇:历史中的人 | 第22-30页 |
| 第一节 从救赎方舟到恐怖游轮 | 第22-24页 |
| 第二节 现实之辨 | 第24-26页 |
| 第三节 历史的变形 | 第26-30页 |
| 第三章 再现:历史书写及其“缺憾” | 第30-40页 |
| 第一节 巴恩斯的历史书写方法 | 第30-33页 |
| 第二节 木蠹对《创世纪》的反写 | 第33-35页 |
| 第三节 历史的虚构 | 第35-37页 |
| 第四节 从《海难景象》看历史书写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接受:怎样阅读历史? | 第40-51页 |
| 第一节 历史文本的接受:一场未知之旅 | 第40-42页 |
| 第二节 历史的解药:爱与互文阅读 | 第42-47页 |
| 1. 爱 | 第42-45页 |
| 2. 互文阅读 | 第45-47页 |
| 第三节 接纳历史的争鸣 | 第47-51页 |
| 结语 | 第51-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