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锗主族(ⅣA族)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SnO2空心球的制备、修饰及气敏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4页
   ·研究背景第16页
   ·半导体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第16-20页
     ·半导体氧化物气敏材料第16-19页
     ·气敏材料敏感机理第19-20页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应用第20-23页
   ·影响材料气敏性能的主要因素第23-30页
     ·纳米材料的尺寸第23-25页
     ·材料的形貌第25-26页
     ·比表面积第26-27页
     ·材料的化学组成第27页
     ·表面的贵金属修饰第27-28页
     ·环境湿度和温度第28-30页
   ·氧化物空心球的制备方法第30-32页
     ·硬模板法第30-31页
     ·软模板法第31-32页
     ·无模板法第32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2-34页
     ·研究意义第32-3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3-34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4-42页
   ·实验原料第34-35页
   ·SnO_2空心球的制备第35-36页
     ·SnO_2模板的制备第35页
     ·SnO_2@SnO_2核壳结构的制备第35页
     ·SnO_2空心球的制备第35-36页
   ·单金属修饰SnO_2空心球的制备第36-37页
     ·Ag纳米颗粒修饰SnO_2空心球的制备第36页
     ·Pd纳米颗粒修饰SnO_2空心球的制备第36-37页
     ·Au纳米颗粒修饰SnO_2空心球的制备第37页
   ·二元贵金属合金修饰SnO_2空心球的制备第37-38页
     ·AuAg合金修饰SnO_2空心球的制备第37-38页
     ·AuPd合金修饰SnO_2空心球的制备第38页
   ·样品分析与表征第38-39页
     ·X射线粉末衍射第38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8-39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9页
     ·低温氮气吸脱附测试第39页
   ·气敏性能测试第39-40页
   ·气敏性能评价参数第40-42页
     ·响应值(S)第40页
     ·选择性(D)第40页
     ·检测限第40-41页
     ·响应恢复时间第41页
     ·稳定性第41-42页
第三章 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研究第42-58页
   ·引言第42页
   ·SnO_2空心微球尺寸对其气敏性能的影响第42-47页
     ·SnO_2空心球的结构表征第42-44页
     ·不同微球尺寸SnO_2空心球的形貌表征第44-46页
     ·不同微球尺寸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第46-47页
   ·SnO_2空心球壳层厚度对其气敏性能的影响第47-51页
     ·不同球壳厚度SnO_2空心球的形貌表征第47-50页
     ·不同球壳厚度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第50-51页
   ·SnO_2空心球对丙酮的气敏机理第51-53页
   ·SnO_2-200-0.5对丙酮气敏的性能第53-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单金属修饰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研究第58-80页
   ·引言第58页
   ·Ag修饰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研究第58-63页
     ·Ag修饰SnO_2空心球的结构与形貌表征第59-62页
     ·Ag修饰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第62-63页
   ·Pd修饰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研究第63-70页
     ·Pd修饰SnO_2空心球的结构与形貌表征第63-66页
     ·Pd修饰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第66-70页
   ·Au修饰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研究第70-77页
     ·Au修饰SnO_2空心球的结构与形貌表征第71-73页
     ·Au修饰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第73-77页
   ·本章小结第77-80页
第五章 二元金属修饰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研究第80-90页
   ·引言第80页
   ·AuAg合金修饰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研究第80-84页
     ·AuAg合金修饰SnO_2空心球的结构与形貌表征第80-83页
     ·AuAg合金修饰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第83-84页
   ·AuPd合金修饰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研究第84-89页
     ·AuPd合金修饰SnO_2空心球的结构与形貌表征第84-87页
     ·AuPd合金修饰SnO_2空心球的气敏性能第87-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结论第90-92页
本论文创新点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4-106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106-107页
附件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嵌段共聚物模板法有序介孔炭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低介电聚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的制备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