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纤维素纳米球增强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8页
   ·引言第15-16页
   ·聚乳酸及其复合材料第16-21页
     ·PLA的优点第17-19页
     ·PLA生物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第19-21页
   ·纳米纤维素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第21-36页
     ·纤维素的结构第21-24页
     ·纳米纤维素第24-26页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第24-26页
     ·纳米纤维素的改性第26-31页
       ·表面改性原则第26-27页
       ·亲水粘附改性第27页
       ·离子官能团改性第27-28页
       ·疏水改性第28-30页
       ·吸附改性第30-31页
     ·纳米纤维素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第31-36页
   ·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36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6-37页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37-38页
第二章 甲酯化纤维素纳米球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第38-53页
   ·引言第38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8-39页
     ·实验材料第38页
     ·实验仪器第38-39页
   ·实验方法第39-42页
     ·SCNFs的制备第39-40页
     ·材料的表征测试第40-42页
       ·响应面分析第40页
       ·颗粒尺寸分布第40页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40页
       ·红外光谱测定(FTIR)第40页
       ·X-衍射光谱测定(XRD)第40-41页
       ·热重分析(TGA)第41页
       ·甲酯基含量测定第41页
       ·接触角(CA)测定第41页
       ·X光电子能谱仪(XPS)第41-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52页
     ·响应面分析第42-43页
     ·优化制备条件及形貌和尺寸第43-46页
     ·晶体结构第46-47页
     ·化学结构第47-48页
     ·醛基含量和悬浮液稳定性第48-50页
     ·形成机制第50-51页
     ·热稳定性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聚乳酸/甲酯化纤维素纳米球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第53-71页
   ·引言第53-54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4-55页
     ·实验材料第54页
     ·实验仪器第54-55页
   ·实验方法第55-57页
     ·甲酯化球形纳米纤维素的提取第55页
     ·PLA/SCNFs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5页
     ·表征第55-57页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55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第55页
       ·接触角测试(CA)第55页
       ·X射线衍射测试(XRD)第55-56页
       ·拉伸测试第56页
       ·热稳定性第56页
       ·光学性质第56页
       ·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第56页
       ·吸水率第56页
       ·水蒸气透过率第56-57页
       ·总迁移率第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70页
     ·SCNFs的形貌与结构第57-58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第58-61页
       ·力学性能和模型方法第58-60页
       ·热稳定性第60-61页
     ·分散状态和氢键相互作用第61-65页
       ·光学性能第61-62页
       ·截面形貌第62页
       ·化学结构第62-65页
     ·结晶行为第65-69页
       ·晶体结构第65-66页
       ·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第66-69页
     ·纳米复合材料在食品包装应用的评价(吸水率、水蒸气透过率和总迁移率)第69-70页
   ·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纤维素纳米球与高长径比纳米纤维素的形貌尺寸效应对PLA性能增强的对比研究第71-99页
   ·引言第71-72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2-73页
     ·实验材料第72页
     ·实验仪器第72-73页
   ·实验方法第73-76页
     ·纤维素纳米球的提取第73页
     ·纤维素纳米晶的提取第73页
     ·纤维素纳米纤维的提取第73页
     ·PLA/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73页
     ·表征第73-76页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73-74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第74页
       ·甲酯基含量测定第74页
       ·X射线衍射测试(XRD)第74页
       ·热稳定性第74页
       ·光学性质第74页
       ·非等温结晶第74-75页
       ·拉伸测试第75页
       ·吸水率第75页
       ·水蒸气透过率第75页
       ·总迁移率第75-76页
   ·结果与讨论第76-98页
     ·原料和纳米填料的形貌及尺寸第76-77页
     ·原料和纳米填料的FTIR第77-78页
     ·原料和纳米填料的晶体结构第78-79页
     ·原料和纳米填料的热行为第79-80页
     ·纯PLA和纳米复合材料的断裂面研究第80-82页
     ·纯PLA和纳米复合材料的紫外可见光谱第82-83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FTIR光谱结果第83-85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XRD分析第85页
     ·纳米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行为和结晶动力学第85-91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形貌第91-92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第92-95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第95-97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水率、WVP和迁移性能第97-98页
   ·结论第98-99页
第五章 纤维素纳米球表面柔性长链的接枝改性及其对聚乳酸性能的增强研究第99-119页
   ·引言第99-100页
   ·实验部分第100-101页
     ·实验材料第100页
     ·实验仪器第100-101页
   ·实验方法第101-104页
     ·纤维素纳米球的提取第101页
     ·聚乙二醇(PEG)接枝反应第101-102页
     ·PLA/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02页
     ·表征第102-104页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102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第102页
       ·质子核磁共振(1H NMR)光谱第102页
       ·X射线衍射测试(XRD)第102页
       ·热稳定性第102页
       ·光学性质第102页
       ·非等温结晶第102-103页
       ·拉伸测试第103页
       ·吸水率第103页
       ·水蒸气透过率第103页
       ·总迁移率第103-104页
   ·结果与讨论第104-118页
     ·CNS和CNS-g-PEG的形貌第104页
     ·CNS和CNS-g-PEG的FTIR光谱结果第104-105页
     ·PEG和CNS-g-PEG的通过 1H NMR的化学结构研究第105页
     ·CNS和CNS-g-PEG的晶体结构第105-106页
     ·CNS和CNS-g-PEG的热重分析第106-108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第108-109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透光性能第109-110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FTIR光谱结果第110-112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第112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差示扫描量热法)第112-115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第115-116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热行为第116-117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阻隔性能(吸水率、水蒸气透过率)和迁移性能第117-118页
   ·结论第118-11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6页
附录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峰孔硅铝胶球的制备及其调湿性能研究
下一篇:竹浆纤维ATRP改性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