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痈散结汤配合手法治疗郁滞期乳痈的临床疗效观察
缩略语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 中医学对乳痈的认识 | 第10-11页 |
·乳痈的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2 乳痈的中医治疗 | 第11-15页 |
·中医内治法 | 第11-12页 |
·其他治疗方法 | 第12-15页 |
3 西医学对乳痈的认识 | 第15-16页 |
·发病原因 | 第15页 |
·临床表现 | 第15-16页 |
4 西医学对乳痈的治疗 | 第16-18页 |
·脓肿形成前 | 第16-17页 |
·脓肿形成期 | 第17-18页 |
5 预防与调护 | 第18-19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2 研究病例的选择与退出 | 第20-21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0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0页 |
·纳入标准 | 第20-21页 |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脱落标准 | 第21页 |
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治疗方法 | 第21-22页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2-23页 |
4 统计方法 | 第23-24页 |
结果 | 第24-26页 |
1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 第24页 |
2 两组患者平均显效时间的对比 | 第24-25页 |
3 两组患者总疗效分析 | 第25页 |
4 不良反应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34页 |
1 研究课题的目的 | 第26页 |
2 治疗依据 | 第26-28页 |
·消痈散结汤的组方依据 | 第27页 |
·手法治疗的依据 | 第27-28页 |
3 组成药物的功效及意义 | 第28-30页 |
4 现代药理研究 | 第30-32页 |
5 问题与展望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40-42页 |
个人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