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15页 |
| ·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功能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2页 |
| ·物种功能性状的选择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5-17页 |
| ·地理位置 | 第15页 |
| ·气候条件 | 第15页 |
| ·地质地貌 | 第15页 |
| ·土壤条件 | 第15页 |
| ·植被概况 | 第15-17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7-23页 |
| ·野外调查方法 | 第17-19页 |
|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 | 第19-22页 |
| ·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区系 | 第19页 |
| ·植物叶片的测定 | 第19页 |
| ·功能特征的选择 | 第19-20页 |
| ·物种多样性计算和功能多样性指数计算 | 第20-22页 |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39页 |
| ·七里峪森林群落植物物种组成 | 第23-24页 |
| ·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功能多样性指数 | 第24-27页 |
| ·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 第24-25页 |
| ·群落间的功能多样性指数 | 第25-27页 |
| ·功能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 第27-31页 |
| ·功能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回归分析 | 第27-31页 |
| ·功能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Pearson 相关分析 | 第31页 |
| ·功能多样性指数的特点 | 第31-34页 |
| ·功能多样性指数间的相关性 | 第31-32页 |
| ·功能多样性指数的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 第32-33页 |
| ·功能多样性指数与叶功能性状 | 第33-34页 |
| ·不同群落间多样性指数的差异 | 第34-35页 |
| ·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在针叶林与阔叶林间的差异 | 第34页 |
| ·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在不同群落间的差异 | 第34-35页 |
| ·不同群落间叶功能性状的差异 | 第35-39页 |
| ·物种叶功能性状在针叶林与阔叶林间差异 | 第35页 |
| ·物种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群落间的差异 | 第35页 |
| ·不同群落间叶功能性状的变化趋势 | 第35-39页 |
| 5 讨论 | 第39-43页 |
| ·七里峪森林群落科属组成 | 第39页 |
| ·功能多样性的 3 个方面 | 第39-41页 |
| ·不同群落间的比较 | 第41-42页 |
| ·群落间功能多样性的比较 | 第41页 |
| ·群落间功能性状的比较 | 第41-42页 |
| ·体现群落差异的功能性状 | 第42-43页 |
| 6 结论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 附录1 | 第53-59页 |
| 附录2 | 第59-61页 |
| 发表文章 | 第61页 |
| 参加学术活动 | 第61页 |
| 参加实践活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