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袁石洼地区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工区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页 |
·技术路线 | 第9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9-10页 |
·取得的成果与认识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地层及圈闭特征研究 | 第11-22页 |
·地层层序及岩、电特征 | 第11-13页 |
·地层特征 | 第11页 |
·地层岩、电特征 | 第11-13页 |
·精细地层对比 | 第13-22页 |
·划分对比思路 | 第13页 |
·对比方法及准则 | 第13页 |
·地层对比标志层 | 第13-19页 |
·油组及小层划分结果 | 第19-20页 |
·油藏构造与圈闭特征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沉积微相与砂体分布规律 | 第22-35页 |
·沉积微相识别标志 | 第22-25页 |
·粒度特征 | 第22-23页 |
·测井相特征 | 第23-25页 |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25-28页 |
·河流相 | 第25-26页 |
·三角洲沉积 | 第26-27页 |
·湖相 | 第27-28页 |
·砂体展布及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28-35页 |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28-29页 |
·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29-35页 |
第四章 储层特征研究 | 第35-51页 |
·储集层岩石学特征 | 第35-38页 |
·岩石成份成熟度 | 第35页 |
·岩石结构成熟度 | 第35-36页 |
·岩屑成份 | 第36页 |
·填隙物 | 第36-38页 |
·储集层物性特征 | 第38-41页 |
·储层物性纵向分布特征 | 第38-40页 |
·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特征 | 第40-41页 |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第41-51页 |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 第41-44页 |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 | 第44-51页 |
第五章 测井资料二次解释 | 第51-63页 |
·测井曲线的检查 | 第51页 |
·测井曲线标准化 | 第51-54页 |
·测井资料环境校正及数据标准化 | 第51-53页 |
·测井响应 | 第53-54页 |
·测井解释图版的建立 | 第54-61页 |
·解释模型建立 | 第54-58页 |
·测井解释变化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油藏特征 | 第63-69页 |
·油层分布及油藏类型 | 第63-66页 |
·油层纵向分布特征 | 第63-65页 |
·油层横向分布特征 | 第65-66页 |
·油藏类型 | 第66页 |
·油层物性特征 | 第66页 |
·油藏温度、压力特征 | 第66-68页 |
·油藏温度 | 第66-67页 |
·油藏压力 | 第67-68页 |
·流体性质 | 第68-69页 |
·原油性质 | 第68页 |
·地层水性质 | 第68-69页 |
第七章 储量估算 | 第69-74页 |
·储量计算方法 | 第69页 |
·参数确定 | 第69-71页 |
·储量计算结果 | 第71-72页 |
·储量综合评价 | 第72页 |
·油藏综合评价 | 第72-74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