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多年生花卉类论文--其他花卉类论文--兰科植物论文

五种野生兜兰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引言第10-26页
     ·三个基本概念第10页
       ·内生真菌第10页
       ·菌根真菌与非菌根内生真菌第10页
     ·兰科植物菌根研究进展第10-20页
       ·兰科菌根的概况第10-11页
       ·兰科植物菌根结构第11页
       ·兰科菌根真菌的研究方法第11-13页
       ·兰科菌根真菌的多样性第13-14页
       ·兰科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的专一性第14-16页
       ·专一性与植物稀有性的关系第16页
       ·兰科菌根真菌与植物的营养关系第16-19页
       ·兰科菌根共生的分子机制第19页
       ·兰科菌根真菌的应用第19-20页
     ·兜兰属植物研究进展第20-24页
       ·兜兰属植物概况第20页
       ·兜兰属植物相关研究进展第20-23页
       ·兜兰属植物菌根研究进展第23页
       ·兜兰属植物菌根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2. 兜兰植物菌根形态与结构第26-36页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植物材料来源第26-27页
       ·菌根外部形态观察第27页
       ·光学显微镜观察第27页
       ·扫描电镜观察第27页
     ·结果第27-33页
       ·兜兰菌根外部形态第27-28页
       ·兜兰菌根结构第28-29页
       ·菌丝团的分布与形态第29-33页
     ·分析与讨论第33-36页
       ·兜兰菌根结构与其生态型的关系第33页
       ·菌丝团分布的区域性第33页
       ·菌丝团与淀粉粒第33-36页
3. 兜兰植物菌根真菌的多样性第36-56页
     ·兜兰菌根真菌分离方法的改进第36-45页
       ·材料与方法第36-41页
       ·结果第41-43页
       ·分析与讨论第43-45页
     ·兜兰植物菌根真菌的多样性第45-56页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结果第47-53页
       ·分析与讨论第53-56页
4. 兜兰种子的共生萌发试验第56-70页
     ·野外原地萌发试验第56-59页
       ·材料与方法第56-58页
       ·结果第58页
       ·分析与讨论第58-59页
     ·室内共生萌发试验第59-64页
       ·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结果第60-63页
       ·分析与讨论第63-64页
     ·菌根真菌在带叶兜兰保育中的应用第64-70页
       ·材料与方法第65-67页
       ·结果第67-69页
       ·分析与讨论第69-70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0-74页
     ·结论第70-71页
       ·兜兰的菌根结构与生态型相关第70页
       ·兜兰植物菌根真菌的多样性第70-71页
       ·兜兰的分布与种子和共生真菌的兼容性相关第71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71页
       ·首次利用菌丝团分离法探讨了兜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多样性第71页
       ·首次利用共生萌发技术获得可用于移栽的带叶兜兰共生苗第71页
     ·展望第71-74页
       ·有效萌发共生真菌的筛选第71页
       ·无菌萌发技术与菌根化技术相结合第71-72页
       ·促生细菌的研究及应用第72页
       ·胶膜菌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的研究第72页
       ·共生机制的研究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4页
附录第84-96页
个人简介第96-98页
导师简介1第98-100页
导师简介2第100-102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种标记的中国传统菊花品种鉴定及分类研究
下一篇:匍匐翦股颖对干旱—低温交叉胁迫的适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