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Ⅲ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镧系元素(稀土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新型稀土掺杂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作者简介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第一章 论述第14-25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LED简介第14-24页
     ·白光LED的实现方式第16页
     ·荧光粉的发展现状第16-19页
     ·稀土离子的发光第19页
     ·能量传递第19-22页
     ·CIE色坐标、色温和显色指数第22-24页
 §1.3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4-25页
     ·选题意义第24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荧光粉的制备与表征第25-28页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第25-26页
     ·实验药品第25-26页
     ·仪器设备第26页
 §2.2 荧光粉的制备及表征第26-28页
     ·X射线衍射(XRD)第26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AX)第26-27页
     ·发光性能分析第27-28页
第三章 (Ce_(0.67),Tb_(0.33))MgAl_(11)O_(19):Mn~(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28-39页
 §3.1 引言第28-29页
 §3.2 (Ce_(0.67),Tb_(0.33))MgAl_(11)O_(19):Mn~(2+)荧光粉的制备第29-30页
 §3.3 (Ce_(0.67),Tb_(0.33))MgAl_(11)O_(19):Mn~(2+)荧光粉的性能研究第30-34页
     ·物像分析第30-31页
     ·光谱分析第31-33页
     ·色度学分析第33-34页
 §3.4 (Ce_(0.67),Tb_(0.33))Mg_(0.875+x)Al_(11-2x)Si_xO_(19):0.125Mn~(2+)荧光粉的制备第34页
 §3.5 Si~(4+)-Mg~(2+)离子对掺杂CMAT:Mn~(2+)荧光粉的性能研究第34-38页
     ·物相及形貌分析第34-35页
     ·光谱分析第35-37页
     ·色度学分析第37-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BaY_2Si_3O_(10)系列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39-57页
 §4.1 引言第39-40页
 §4.2 BaY_2Si_3O_(10)类荧光粉的制备第40页
 §4.3 BaY_2Si_3O_(10)荧光粉的性能研究第40-44页
     ·物像分析第40-41页
     ·光谱分析第41-44页
 §4.4 BaY_2Si_3O_(10):Eu~(2+)荧光粉的性能研究第44-47页
     ·物像分析第44页
     ·光谱分析第44-47页
 §4.5 BaY_2Si_3O_(10):Ce~(3+),Tb~(3+)荧光粉的性能研究第47-55页
     ·物像分析第47-48页
     ·光谱分析第48-54页
     ·色度学分析第54-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Ba_5(VO_4)_3Cl:Eu~(3+),K~+荧光粉的熔盐法制备及性能研究第57-70页
 §5.1 引言第57-58页
 §5.2 Ba_5(V0_4)_3Cl:Eu~(3+)荧光粉的熔盐法制备第58-59页
 §5.3 熔盐法制备Ba_5(VO_4)_3Cl:Eu~(3+)荧光粉的性能研究第59-68页
     ·物像及形貌分析第59-62页
     ·光谱分析第62-67页
     ·色度学分析第67-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元素掺杂对锂—二氧化锰电池正极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多源遥感数据协同岩性分类方法研究--以新疆乌恰与英吉沙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