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选矿论文--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论文--非金属矿产论文

磷石膏基材料的微观反应机理及强度规律研究

作者简介第1-9页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9-20页
     ·研究背景第19页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0-26页
     ·磷石膏基材料研究第20-21页
     ·磷石膏基材料活化效应研究第21-23页
     ·磷石膏基材料微观反应机理研究第23-24页
     ·磷石膏基材料宏观性能研究第24-26页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第26-27页
     ·研究目标第26页
     ·主要内容第26-27页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7-28页
第二章 实验原材料及方法第28-36页
 §2.1 原材料第28-32页
     ·磷石膏第28-29页
     ·胶凝材料第29-31页
     ·激发剂第31页
     ·外加剂第31-32页
 §2.2 主要测试方法第32-35页
     ·宏观性能测试第32-34页
     ·微观结构测试第34-35页
 §2.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磷石膏基材料物化性能及配比优化研究第36-75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磷石膏基材料物化性能测定第36-38页
     ·原材料基本物理参数测定第36-38页
     ·磷石膏基原材料物化性能初步评价第38页
 §3.3 磷石膏基材料配比方案设计及结果第38-72页
     ·磷石膏基材料配比试验方案第38-39页
     ·配比方案设计第39-42页
     ·配比试验结果第42-72页
 §3.4 配比方案结果分析第72-74页
     ·第一轮配比试验结果分析第72页
     ·第二轮配比试验结果分析第72页
     ·第三轮配比试验结果分析第72页
     ·第四轮配比试验结果分析第72-73页
     ·第五轮配比试验结果分析第73页
     ·自然沉降速度试验结果分析第73页
     ·流动性试验结果分析第73页
     ·浸出毒性分析第73页
     ·综合分析第73-74页
 §3.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磷石膏基材料的强度规律定量研究第75-82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强度因子模型建立第75-78页
     ·实验原理第75-76页
     ·强度因子模型建立第76-78页
     ·强度因子模型分析第78页
 §4.3 强度规律模型建立第78-81页
     ·实验原理及模型建立第78-80页
     ·强度规律模型验证及分析第80-81页
 §4.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磷石膏基材料微观结构与水化机理分析第82-90页
 §5.1 引言第82页
 §5.2 磷石膏基化学结构测定第82-83页
 §5.3 磷石膏基材料化学结构测定第83-85页
     ·水化物相分类第83页
     ·化学结构分析第83-85页
 §5.4 磷石膏基材料内部矿物形成机理分析第85-87页
     ·磷石膏基材料矿物形成机理第85页
     ·磷石膏基材料矿物相组成第85-86页
     ·C-S-H凝胶微观分析第86-87页
 §5.5 磷石膏基材料水化机理分析第87-89页
     ·微观反应机理分析第87-88页
     ·水化反应机理分析第88-89页
 §5.6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磷石膏基材料粉煤灰活性特征定量研究第90-101页
 §6.1 引言第90页
 §6.2 实验原理及评价方法第90-93页
     ·实验原理第90-91页
     ·定量评价方法第91-93页
 §6.3 实验设计第93-94页
     ·磷石膏基材料样品制备第93-94页
     ·磷石膏基材料活性特征实验设计第94页
 §6.4 粉煤灰活性特征定量分析第94-100页
     ·基于Ca(OH)_2含量粉煤灰反应程度的计算第94-96页
     ·基于活性率法粉煤灰反应程度的计算第96-97页
     ·定量分析与讨论第97-100页
 §6.5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七章 磷石膏基材料宏观性能与孔结构的定量关系研究第101-111页
 §7.1 引言第101页
 §7.2 孔结构强度模型的建立第101-107页
     ·实验原理第101-103页
     ·孔结构与强度的关系第103-107页
 §7.3 强度规律与孔结构的定量关系第107-110页
     ·强度规律与孔结构定量关系第107-108页
     ·孔结构强度模型与现有模型的对比分析第108-110页
 §7.4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11-114页
 §8.1 结论第111-113页
 §8.2 创新点第113页
 §8.3 展望第113-114页
论文引用说明第114-115页
论文图表汇总第115-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钾长石矿制备低温烧结α-堇青石微晶玻璃基板材料
下一篇: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华南火山作用对海洋环境和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