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岩体中拱形巷道拱肩破坏机理及合理支护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关于层状岩体顶板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层状岩体顶板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 | 第11-12页 |
·层状岩体顶板支护技术的研究 | 第12-1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2 层状岩体中拱形巷道拱肩破坏机理分析 | 第16-37页 |
·层状岩体的概念及拱形巷道破坏特征 | 第16-17页 |
·层状岩体的概念 | 第16页 |
·拱形巷道力学特征 | 第16-17页 |
·拱形巷道破坏特征 | 第17页 |
·水平层状岩体中拱形巷道围岩受力状态分析 | 第17-23页 |
·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7-19页 |
·水平层状岩体层间受力分析 | 第19-21页 |
·破坏机理分析 | 第21-23页 |
·倾斜层状岩体中拱形巷道围岩受力状态分析 | 第23-29页 |
·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倾斜层状岩体层间受力分析 | 第24-29页 |
·破坏机理分析 | 第29页 |
·工程实例分析 | 第29-35页 |
·水平层状岩体中拱形巷道拱肩破坏工程实例分析 | 第29-32页 |
·倾斜层状岩体中拱形巷道拱肩破坏工程实例分析 | 第32-35页 |
·层状岩体中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层状岩体中巷道断面选择与支护设计理论方法分析 | 第37-51页 |
·层状岩体中巷道合理的断面形式选择 | 第37-42页 |
·层状岩体中矩形断面巷道的力学机理及变形破坏模式 | 第37-38页 |
·层状岩体中拱形巷道的变形破坏模式 | 第38-39页 |
·层状岩体中巷道合理断面的选择 | 第39-42页 |
·层状岩体中巷道支护设计理论分析 | 第42-47页 |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悬吊理论 | 第43-44页 |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组合梁理论 | 第44-45页 |
·锚杆支护组合拱(压缩拱)理论 | 第45页 |
·锚杆支护提高围岩强度理论 | 第45-46页 |
·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折 | 第46-47页 |
·层状岩体中巷道支护设计方法分析 | 第47-49页 |
·传统的巷道支护设计方法 | 第47-49页 |
·基于动态信息设计法的圆角矩形巷道支护设计方法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层状岩体中巷道支护参数设计与数值模拟分析 | 第51-74页 |
·层状岩体中巷道支护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51-58页 |
·喷层混凝土厚度的确定 | 第51-52页 |
·巷道围岩破坏区域的确定 | 第52-54页 |
·顶板锚杆的支护载荷确定 | 第54页 |
·锚杆承载能力的确定 | 第54-55页 |
·锚杆杆体的长度和安装间排距的确定 | 第55-56页 |
·顶板锚索支护参数的确定 | 第56-57页 |
·层状岩体中巷道支护设计稳定性评价 | 第57页 |
·层状岩体中巷道信息反馈优化支护参数 | 第57-58页 |
·水平层状岩体中圆角矩形巷道支护参数设计 | 第58-67页 |
·禾草沟 5 号回风大巷工程地质概况 | 第58-59页 |
·原有支护参数及巷道稳定性情况 | 第59-60页 |
·平顶圆角矩形巷道合理支护参数确定 | 第60-64页 |
·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 第64-67页 |
·倾斜层状岩体中圆角梯形巷道支护参数设计 | 第67-73页 |
·乌兰矿 5249 运输顺槽工程地质概况 | 第67-68页 |
·原有支护参数及巷道稳定性情况 | 第68-69页 |
·合理支护参数确定 | 第69-71页 |
·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 第71-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所做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74-75页 |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实践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