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 第15-16页 |
| 第2章 有杆泵抽油系统诊断技术原理 | 第16-34页 |
| ·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 第16-18页 |
| ·泵的抽汲过程—上冲程 | 第16-18页 |
| ·泵的抽汲过程—下冲程 | 第18页 |
| ·定向井有杆泵抽油系统动态参数诊断技术原理 | 第18-32页 |
| ·有杆泵抽油系统井下工况力学分析的微分方程 | 第18-23页 |
| ·抽油杆纵向振动的微分方程组的求解条件 | 第23-24页 |
| ·定向井抽油杆柱纵向振动的微分方程组的解法 | 第24-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3章 有杆泵抽油系统诊断的动态参数与泵工况的判别 | 第34-44页 |
| ·有杆泵抽油系统诊断的动态参数 | 第34-39页 |
| ·抽油杆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 第34-35页 |
| ·光杆示功图分析 | 第35页 |
| ·抽油杆柱应力分析 | 第35-36页 |
| ·抽油杆与油管的接触压力 | 第36页 |
| ·抽油杆的稳定性分析 | 第36-37页 |
| ·井下抽油泵示功图分析 | 第37-38页 |
| ·抽油泵的有效冲程和产量计算 | 第38-39页 |
| ·泵工况的判别 | 第39-43页 |
| ·泵示功图的分析 | 第39-40页 |
| ·固定阀门、游动阀门的开启点、关闭点及位移的确定 | 第40-42页 |
| ·抽油泵示功图图角的属性判别 | 第42页 |
| ·抽油泵工况判断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Visual Basic 2008 应用软件介绍 | 第44-54页 |
| ·Visual Basic 2008 与Visual Basic 6.0 的比较 | 第44-45页 |
| ·Visual Basic 2008 和Visual Basic 6.0 开发工具的区别 | 第44-45页 |
| ·Visual Basic 2008 和Visual Basic 6.0 代码编写的区别 | 第45页 |
| ·Visual Basic 2008 的介绍 | 第45-47页 |
| ·Visual Basic 的发展历程 | 第45-46页 |
| ·Visual Basic 2008 的基本工具 | 第46-47页 |
| ·实例说明Visual Basic 2008 代码编写 | 第47-51页 |
| ·文件管理的代码编写 | 第47-48页 |
| ·数据录入的代码编写 | 第48-51页 |
| ·Teechart 绘图控件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有杆泵抽油系统诊断软件的编制 | 第54-84页 |
| ·软件结构 | 第54-55页 |
| ·文件管理系统 | 第55-63页 |
| ·新项目 | 第55-57页 |
| ·打开项目 | 第57-58页 |
| ·改名另存项目 | 第58页 |
| ·编辑项目 | 第58-60页 |
| ·删除项目 | 第60页 |
| ·回放项目 | 第60-62页 |
| ·备份项目 | 第62页 |
| ·退出系统 | 第62-63页 |
| ·数据录入系统 | 第63-71页 |
| ·备注参数 | 第63-64页 |
| ·基本物理参数 | 第64页 |
| ·抽油杆组合 | 第64-66页 |
| ·运行参数 | 第66页 |
| ·测斜数据 | 第66-67页 |
| ·设备参数 | 第67页 |
| ·抽油机结构及平衡参数 | 第67-69页 |
| ·示功图数据 | 第69-71页 |
| ·井眼轨道 | 第71-73页 |
| ·井眼轨道图形 | 第71-72页 |
| ·井眼轨道参数 | 第72-73页 |
| ·工况诊断 | 第73-81页 |
| ·光杆示功图预览 | 第73-75页 |
| ·井下工况诊断 | 第75-81页 |
| ·速度与加速度列表 | 第81页 |
| ·抽油杆规范与钢材性质 | 第81-83页 |
| ·抽油杆规范 | 第81-82页 |
| ·钢材性质 | 第82-83页 |
| ·帮助 | 第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结论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作者简介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