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除夕诗词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一、绪论 | 第9-12页 |
| (一)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第9页 |
| (二) 除夕诗词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三) 研究方法与论文构架 | 第11-12页 |
| 二、宋代除夕民俗与诗词概述 | 第12-18页 |
| (一) 宋代除夕节民俗 | 第12-15页 |
| 1、除夕的源头及宋前的发展演变 | 第12-13页 |
| 2、宋代除夕习俗 | 第13-15页 |
| (二) 宋代除夕诗词概况 | 第15-18页 |
| 三、宋代除夕诗词反映的节日民俗 | 第18-31页 |
| (一) 诗词中的民俗形式 | 第18-27页 |
| 1、节物:爆竹、桃符、门神 | 第18-21页 |
| 2、饮食:椒柏酒、屠苏酒、五辛盘 | 第21-24页 |
| 3、活动:驱傩、守岁、祭神拜祖 | 第24-27页 |
| (二) 诗词中的民俗内涵 | 第27-29页 |
| 1、敬畏鬼神,驱除祸邪 | 第27页 |
| 2、祈求安康,追求延年益寿 | 第27-28页 |
| 3、强调孝道,重视亲情伦理 | 第28-29页 |
| (三) 诗词中民俗活动的流变与发展 | 第29-31页 |
| 四、宋代除夕诗词体现的文士心理 | 第31-41页 |
| (一) 韶光易逝之感 | 第31-33页 |
| (二) 思乡怀人之情 | 第33-36页 |
| (三) 忧国感世之意 | 第36-38页 |
| (四) 欢度佳节之兴 | 第38-41页 |
| 五、宋代除夕诗词的艺术特色 | 第41-50页 |
| (一) 宋代除夕诗词的独特意象 | 第41-44页 |
| 1、自然意象 | 第41-43页 |
| 2、人文意象 | 第43-44页 |
| (二) 宋代除夕诗词的美学意境 | 第44-47页 |
| (三) 宋代除夕诗词的抒情方式 | 第47-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 | 第54-101页 |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