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热声理论的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热声效应的发现 | 第13-14页 |
·线性理论 | 第14页 |
·非线性热声理论 | 第14-15页 |
·热声网络理论 | 第15-16页 |
·热声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热声发动机 | 第16-18页 |
·热声制冷机 | 第18-20页 |
·热声热机系统的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 | 第20-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2章 热声发动机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与优化 | 第24-60页 |
·前言 | 第24-25页 |
·内可逆热声发动机微热力学循环性能优化 | 第25-33页 |
·内可逆热声发动机微热力学循环描述 | 第25页 |
·内可逆热声发动机微热力学循环过程分析 | 第25-28页 |
·内可逆热声发动机微热力学循环效率 | 第28-29页 |
·内可逆热声发动机微热力学循环 Z 目标函数优化 | 第29页 |
·数值计算 | 第29-33页 |
·不可逆热声发动机微热力学循环性能优化 | 第33-42页 |
·不可逆热声发动机微热力学循环过程分析 | 第33-35页 |
·不可逆热声发动机微热力学循环目标函数 Z 的优化 | 第35-36页 |
·数值计算 | 第36-42页 |
·复指数传热规律下不可逆热声发动机热力学性能优化 | 第42-57页 |
·复指数传热规律的简介 | 第42-43页 |
·复指数传热规律下不可逆热声发动机热力学循环过程分析 | 第43-47页 |
·数值计算 | 第47-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3章 热声制冷机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与优化 | 第60-74页 |
·前言 | 第60页 |
·复指数传热规律下不可逆热声制冷机热力学性能优化 | 第60-72页 |
·复指数传热规律下不可逆热声制冷机热力学循环过程分析 | 第60-63页 |
·复指数传热规律下不可逆热声制冷机效率 | 第63-64页 |
·复指数传热规律下的不可逆热声制冷机 Z 目标函数的优化 | 第64-65页 |
·数值计算 | 第65-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4章 人工电脑辅助 BRAYTON 原动力厂设计 | 第74-84页 |
·前言 | 第74-75页 |
·“Cycle Pad”设计软件的界面功能介绍及数字模拟分析 | 第75-82页 |
·“Cycle Pad”的启动 | 第75页 |
·“Cycle Pad”的退出 | 第75-76页 |
·“Cycle Pad”的用户界面及数字模拟分析 | 第76-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5章 驻波热声发动机的实验研究 | 第84-90页 |
·前言 | 第84页 |
·实验装置 | 第84-87页 |
·外激励 | 第85页 |
·换热器 | 第85-86页 |
·回热器 | 第86页 |
·真空夹套波纹管和谐振管 | 第86页 |
·温度传感器 | 第86-87页 |
·压力传感器 | 第87页 |
·数据采集器 | 第87页 |
·实验步骤 | 第87-8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90-92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90-91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