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A方法对太阳活动区主要参量的分析
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太阳活动现象与太阳活动区 | 第10-16页 |
·太阳耀斑 | 第12-14页 |
·太阳质子事件 | 第14-16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PCA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19-24页 |
·PCA方法简介 | 第19-20页 |
·PCA方法原理及操作步骤 | 第20-23页 |
·PCA方法原理 | 第20-21页 |
·综合水平的计算 | 第21页 |
·PCA方法分析步骤 | 第21-23页 |
·PCA方法的实际应用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太阳活动区主要参量 | 第24-35页 |
·数据获取 | 第24-27页 |
·数据处理 | 第27-33页 |
·黑子磁分类 | 第27-28页 |
·McIntosh分类 | 第28-29页 |
·太阳黑子群面积 | 第29-30页 |
·太阳10.7cm射电流量 | 第30-31页 |
·耀斑指数 | 第31-32页 |
·质子事件峰值流量 | 第32页 |
·软X射线耀斑强度 | 第32-33页 |
·质子耀斑位置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参量分析 | 第35-45页 |
·耀斑指数分布 | 第35-38页 |
·质子事件峰值流量分布 | 第38-42页 |
·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太阳10.7cm射电流量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PCA方法对太阳活动性的评估 | 第45-52页 |
·PCA方法对太阳活动区主要参量分析结果 | 第45-48页 |
·PCA方法对太阳活动性的验证与讨论 | 第48-50页 |
·PCA方法用于太阳质子事件峰值流量预报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5页 |
·总结 | 第52-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个人简介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