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羟基-5-特辛基苯乙酮肟的合成、表征及其萃取性能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6页 |
·现代铜湿法冶金工业及其发展前景 | 第9-11页 |
·现代铜湿法冶金工业 | 第9-10页 |
·现代湿法炼铜的工艺 | 第10页 |
·铜湿法冶金的发展前景 | 第10-11页 |
·铜的萃取化学 | 第11-13页 |
·铜在溶液中的化学状态 | 第11-12页 |
·铜的重要配位化合物 | 第12页 |
·螯合萃取剂萃取铜 | 第12-13页 |
·羟肟萃取剂 | 第13-16页 |
·重要的工业羟肟萃取剂 | 第14-16页 |
·羟肟的萃取化学 | 第16-18页 |
·羟肟-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 | 第16页 |
·羟肟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结构 | 第16-17页 |
·萃取配合物的组成与萃取平衡方程 | 第17-18页 |
·羟肟的萃取动力学 | 第18-21页 |
·羟肟萃取铜的动力学和机理 | 第18-19页 |
·羟肟结构与动力学行为的关系 | 第19-20页 |
·动力协萃作用 | 第20-21页 |
·工业羟肟萃取剂的性质 | 第21-24页 |
·萃取能力 | 第21页 |
·传输铜的效率 | 第21-22页 |
·对铜的选择性 | 第22-23页 |
·稳定性 | 第23页 |
·稀释剂选择 | 第23-24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4-26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4-2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3页 |
·实验试剂及原料 | 第26-27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7页 |
·反应方程式 | 第27-28页 |
·萃取剂的合成方案 | 第28-29页 |
·合成产物的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产物的定性分析 | 第29-30页 |
·产物的定量分析 | 第30-31页 |
·产物的萃取性能研究实验 | 第31-33页 |
·料液的配制与分析方法 | 第31页 |
·萃取与反萃的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金属离子浓度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第三章 2-羟基5特辛基苯乙酮肟的合成与表征 | 第33-52页 |
·实验合成方法 | 第33-34页 |
·酰化反应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34-37页 |
·溶剂的选择 | 第34页 |
·酰化反应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酰化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乙酰氯用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Fries重排反应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37-40页 |
·无水AlCl3用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38页 |
·Frise重排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Frise重排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肟化反应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40-44页 |
·缚酸剂种类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41页 |
·缚酸剂的用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盐酸羟胺用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肟化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43页 |
·肟化反应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正交试验优化反应条件 | 第44-46页 |
·合成产物的表征 | 第46-51页 |
·产物的定性分析 | 第46-50页 |
·产物的定量分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合成萃取剂对铜的萃取性能试验 | 第52-64页 |
·萃取可行性分析 | 第52页 |
·萃取机理的实验 | 第52-55页 |
·铜饱和容量实验 | 第52-53页 |
·斜率法 | 第53-55页 |
·萃取条件对铜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55-60页 |
·初始水相pH值对铜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萃取剂浓度对铜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铜离子浓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相比对铜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萃取时间对铜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萃取剂的反萃实验 | 第60-62页 |
·硫酸浓度对反萃效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反萃相比(A/O)对反萃效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反萃时间对反萃效率的影响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 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