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1. 试验总体设计 | 第11-12页 |
·随机化分组方法 | 第11页 |
·试验流程 | 第11-12页 |
2. 病例选择 | 第12-20页 |
·诊断标准 | 第12-14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2页 |
·中医辨证标准 | 第12页 |
·症状量化标准 | 第12-14页 |
·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 第14页 |
·试验病例标准 | 第14-16页 |
·纳入标准 | 第14-15页 |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剔除病例标准 | 第15页 |
·脱落病例标准 | 第15-16页 |
·中止试验标准 | 第16页 |
·一般资料 | 第16-20页 |
·病例来源 | 第16页 |
·基线资料的可比性分析 | 第16-20页 |
小结 | 第20页 |
3.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试验药品 | 第20-21页 |
·用药方法 | 第21页 |
4. 观测指标 | 第21-25页 |
·安全性观察 | 第21-22页 |
·疗效性观测 | 第22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2-23页 |
·中医证候疗效指标 | 第22页 |
·单项症状体征的疗效评价 | 第22页 |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第22-23页 |
·发作次数疗效评定标准 | 第23页 |
·实验室检查疗效判定标准 | 第23页 |
·安全性判断 | 第23-24页 |
·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的相关性评价 | 第24页 |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24页 |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 第24-25页 |
5.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 第25页 |
·统计软件:采用SAS9.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 第25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5页 |
6. 结果 | 第25-37页 |
·病例完成情况 | 第25-26页 |
·病例完成情况 | 第25-26页 |
·病例脱落原因 | 第26页 |
·疾病疗效 | 第26-27页 |
·中医证候疗效 | 第27-30页 |
·单项症状疗效 | 第30-34页 |
·两组体征比较 | 第34页 |
·两组随访期间哮喘平均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呼吸道感染次数比较 | 第34-35页 |
·两组肺功能比较 | 第35-37页 |
7. 结论 | 第37-38页 |
8. 讨论 | 第38-49页 |
·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 第38-39页 |
·中医对哮病热哮证的认识 | 第39-40页 |
·清肺定喘胶囊的选药依据 | 第40-46页 |
·中医配方理论依据 | 第46-47页 |
·西医对哮喘的认识及选肺功能作为观察指标的依据 | 第47-48页 |
·通过 AQLQ 评分,评价清肺定喘胶囊联合地塞米松片对哮喘患者生活的影响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页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综述 | 第54-67页 |
综述一 | 第54-58页 |
综述二 | 第58-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 1 哮喘病人调查表 | 第67-69页 |
附 2 成人哮喘生存质量评分表 | 第69-72页 |
附 3 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SAE)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