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东天然气处理厂安全评价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外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题目来源 | 第11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天然气处理厂安全评价的基础理论 | 第13-28页 |
| ·安全评价的概述 | 第13-14页 |
| ·危险源辨识的概述 | 第14-17页 |
| ·危险源的概念 | 第14页 |
| ·危险源的分类与等级划分 | 第14-16页 |
|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 第16-17页 |
| ·故障树分析法(FTA) | 第17页 |
| ·故障树分析法的概念 | 第17页 |
| ·故障树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 第17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17-23页 |
| ·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与数学模型 | 第19-22页 |
|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2-23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23-26页 |
|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第23-24页 |
|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 第24-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丘东天然气处理厂工艺流程及危险性分析 | 第28-38页 |
| ·丘东天然气处理厂简介 | 第28-30页 |
| ·地理位置 | 第28-29页 |
| ·处理厂概况 | 第29-30页 |
| ·丘东天然气处理厂工艺流程及危险性分析 | 第30-37页 |
| ·天然气处理厂工艺流程 | 第30-32页 |
| ·工艺过程危险性分析 | 第32-34页 |
| ·工作介质危险性分析 | 第34-36页 |
| ·主要设备危险性分析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丘东天然气处理厂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53页 |
| ·丘东天然气处理厂危险源辨识 | 第38-45页 |
| ·管道单元 | 第38-40页 |
| ·设备单元 | 第40-42页 |
| ·人为因素单元 | 第42-43页 |
| ·安全管理单元 | 第43-45页 |
| ·其他辅助单元 | 第45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5-52页 |
| ·管道单元评价指标 | 第47-48页 |
| ·设备单元评价指标 | 第48-50页 |
| ·人为因素单元评价指标 | 第50页 |
| ·安全管理单元评价指标 | 第50-51页 |
| ·其他辅助单元评价指标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丘东天然气处理厂模糊综合评价 | 第53-85页 |
| ·建立评语等级集合 | 第53页 |
| ·管道单元评价指标 | 第53-60页 |
| ·第三方破坏 u11 | 第53-55页 |
| ·管线腐蚀 u12 | 第55-56页 |
| ·制造缺陷 u13 | 第56-57页 |
| ·自然环境 u14 | 第57-59页 |
| ·管道单元综合评价 | 第59-60页 |
| ·设备单元评价指标 | 第60-68页 |
| ·泵 u21 | 第60-61页 |
| ·站内阀门 u22 | 第61-62页 |
| ·伴热设备 u23 | 第62-63页 |
| ·压力容器 u24 | 第63-65页 |
| ·储罐区 u25 | 第65-66页 |
| ·塔设备 u26 | 第66-67页 |
| ·设备单元综合评价 | 第67-68页 |
| ·人为因素单元评价指标 | 第68-69页 |
| ·安全管理单元评价指标 | 第69-71页 |
| ·其他辅助单元评价指标 | 第71-78页 |
| ·自动控制系统 u51 | 第71-72页 |
| ·仪表风系统 u52 | 第72-73页 |
| ·仪器仪表 u53 | 第73-74页 |
| ·消防系统 u54 | 第74-75页 |
| ·防雷防静电设施 u55 | 第75-77页 |
| ·其他辅助单元综合评价 | 第77-78页 |
| ·丘东天然气处理厂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 第78-83页 |
| ·多级模糊评价 | 第78-79页 |
| ·权重分析 | 第79-82页 |
| ·安全等级确定 L | 第82-83页 |
| ·改进措施 | 第83-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 ·结论 | 第85页 |
| ·创新点 | 第85-86页 |
| ·展望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91页 |
| 详细摘要 | 第91-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