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含聚丙烯酰胺废水的非均相催化氧化法和吸附法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聚丙烯酰胺的性质 | 第8页 |
·含PAM废水的现状和处理方法 | 第8-13页 |
·生物处理法 | 第9页 |
·物化处理法 | 第9-12页 |
·小结 | 第12-13页 |
·非均相Fenton氧化技术 | 第13-14页 |
·吸附技术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2章 非均相催化氧化法处理含PAM废水 | 第17-27页 |
·实验方法 | 第17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7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7页 |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 第17页 |
·催化剂制备条件 | 第17-23页 |
·载体类型和负载方法 | 第17-20页 |
·负载量 | 第20-21页 |
·前驱体类型 | 第21-22页 |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22-23页 |
·非均相Fenton反应条件 | 第23-26页 |
·反应时间 | 第23页 |
·反应温度 | 第23-24页 |
·体系PH值 | 第24-25页 |
·催化剂用量 | 第25页 |
·双氧水用量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吸附法处理含PAM废水 | 第2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吸附剂的制备 | 第27页 |
·吸附剂的表征 | 第27-28页 |
·吸附剂的评价 | 第28页 |
·吸附剂类型 | 第28-32页 |
·Beta分子筛合成及改性的影响 | 第32-37页 |
·合成条件 | 第32-35页 |
·改性条件 | 第35-37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37-41页 |
·等温吸附模型 | 第41-42页 |
·吸附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42-46页 |
·混合方式 | 第42页 |
·体系PH值 | 第42-43页 |
·吸附剂用量 | 第43-44页 |
·吸附剂的再生 | 第44-46页 |
·Beta与常规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比较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8页 |
·建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