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7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量子通信网络 | 第19-20页 |
·量子远程制备 | 第20-21页 |
·量子秘密共享 | 第21-23页 |
·量子签名 | 第23-24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安排 | 第24-27页 |
第二章 量子通信网络研究 | 第27-56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量子信息基础 | 第28-32页 |
·量子比特 | 第28-29页 |
·量子测量 | 第29-30页 |
·纠缠态 | 第30-31页 |
·密度矩阵 | 第31-32页 |
·高维量子系统 | 第32-35页 |
·高维纠缠态 | 第32-34页 |
·高维纠缠交换 | 第34-35页 |
·量子网络模型 | 第35-36页 |
·量子网络中纠缠信道的构建 | 第36-55页 |
·任意两点间构建Bell态纠缠信道 | 第36-41页 |
·任意n点间构建n粒子GHZ态纠缠信道 | 第41-46页 |
·任意n点间构建任意n粒子态纠缠信道 | 第46-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量子多方远程制备研究 | 第56-81页 |
·引言 | 第56-58页 |
·基础知识 | 第58-61页 |
·簇态 | 第58-59页 |
·基变换矩阵 | 第59-61页 |
·基于簇态的概率性联合远程制备 | 第61-66页 |
·单量子比特可控联合远程制备 | 第61-63页 |
·两量子比特联合远程制备 | 第63-66页 |
·基于簇态的确定性联合远程制备 | 第66-72页 |
·单量子比特确定性可控联合远程制备 | 第66-69页 |
·两量子比特确定性联合远程制备 | 第69-72页 |
·基于簇态的可控远程制备 | 第72-76页 |
·两量子比特可控远程制备 | 第72-74页 |
·三量子比特可控远程制备 | 第74-76页 |
·扩展讨论 | 第76-79页 |
·基于簇态的MRSP | 第76-77页 |
·确定性JRSP方案 | 第77-79页 |
·小结 | 第79-81页 |
第四章 量子秘密共享协议研究 | 第81-99页 |
·引言 | 第81-82页 |
·具有一般访问结构的量子秘密共享协议 | 第82-92页 |
·基础知识 | 第82-83页 |
·具有一般访问结构的QSS体系 | 第83-89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89-91页 |
·讨论与比较 | 第91-92页 |
·对LCXLL协议的参与者攻击及改进 | 第92-98页 |
·LCXLL协议简介 | 第93-96页 |
·参与者攻击 | 第96-98页 |
·改进方案 | 第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第五章 量子签名协议研究 | 第99-119页 |
·引言 | 第99页 |
·Gottesman-Chaung量子签名协议简介 | 第99-103页 |
·量子单向函数 | 第100页 |
·未知量子态的比较 | 第100-101页 |
·朴素的量子签名协议 | 第101页 |
·量子签名协议 | 第101-103页 |
·基于GHZ态的量子盲签名协议 | 第103-110页 |
·基础知识 | 第104页 |
·量子盲签名协议 | 第104-107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107-109页 |
·结论 | 第109-110页 |
·一类量子盲签名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第110-118页 |
·WNJT协议的分析 | 第110-114页 |
·YML协议的分析 | 第114-118页 |
·结论 | 第118页 |
·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19-122页 |
·论文工作的总结 | 第119-120页 |
·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