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综述评论 | 第11-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 | 第14页 |
·论文框架 | 第14页 |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联 | 第15-21页 |
·农民法律意识的内涵 | 第15-16页 |
·法律意识的内涵 | 第15页 |
·农民法律意识的内涵 | 第15-16页 |
·新农村建设中培养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 第16-19页 |
·培养农民法律意识是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 第17页 |
·培养农民法律意识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 第17-18页 |
·培养农民法律意识有助于新农村建设中法律信仰的确立 | 第18-19页 |
·培养农民法律意识有助于保障农民自身利益 | 第19页 |
·新农村建设中培养农民法律意识的紧迫性 | 第19-21页 |
·农民法律意识是完善农村社会立法的重要根据 | 第19-20页 |
·农民法律意识是农村公正司法的重要思想基础 | 第20页 |
·农民法律意识是农村严格执法的重要思想基础 | 第20页 |
·农民法律意识是农民守法的心理保障 | 第20-21页 |
第3章 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 第21-30页 |
·中国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的表现 | 第21-23页 |
·在法律情感上,农民对于法律理解偏颇并排斥 | 第21-22页 |
·在法律认识上,农民对于法律认知较为肤浅 | 第22页 |
·在行为模式的选择上,农民法律参与意识淡薄 | 第22-23页 |
·中国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的历史因素分析 | 第23-26页 |
·“圣人以无讼为贵”的法律文化传统制约了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 | 第23-24页 |
·“权力至上”与“法律至上”的矛盾制约了农民法律意识的建立 | 第24-25页 |
·“小农经济”对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形成桎梏 | 第25-26页 |
·中国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的现实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和发展相对落后影响了农民法律意识的形成与提高 | 第26页 |
·农村法律资源匮乏及法律与农民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 第26-28页 |
·司法运行失范破坏了法律的正义权威形象 | 第28-30页 |
第4章 培养农民法律意识的路径选择 | 第30-43页 |
·加强文化教育培养农民法律意识 | 第30-32页 |
·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 第30-31页 |
·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第31页 |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 第31-32页 |
·加快发展不同形式的农村教育 | 第32页 |
·加强农民法律知识学习和法律宣传培养农民法律意识 | 第32-34页 |
·加强对农村村民普法教育 | 第33-34页 |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法律知识学习 | 第34页 |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培养农民法律意识 | 第34-38页 |
·通过科学立法培养农民法律意识 | 第34-35页 |
·通过公正司法形成农民法律意识 | 第35-36页 |
·通过依法行政培养农民法律意识 | 第36-37页 |
·通过法治监督培养农民法律意识 | 第37-38页 |
·加强农村民主自治培养农民法律意识 | 第38-40页 |
·坚持党对村民自治工作的领导 | 第39页 |
·正确处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 | 第39页 |
·加快农村法治进程推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 第39-40页 |
·加强农村司法调解制度培养农民法律意识 | 第40-43页 |
·推广法院附设调解模式 | 第41页 |
·完善调解队伍自身建设 | 第41页 |
·适时加快委托调解规范的制定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