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预告登记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9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房地产预告登记制度的运用状况 | 第11-14页 |
一、预告登记制度的起源与我国预告制度的形成 | 第11-12页 |
二、我国预告登记制度运用的基本情况 | 第12-14页 |
第三章 房地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内涵与效力分析 | 第14-21页 |
一、预告登记制度的基本概念 | 第14页 |
二、预告登记制度的性质 | 第14-17页 |
(一) 预告登记与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的区别 | 第15-16页 |
(二) 预告登记的性质 | 第16-17页 |
三、预告登记制度的效力 | 第17-19页 |
(一) 预告登记制度保全权利的效力 | 第17-18页 |
(二) 预告登记制度保全顺位的效力 | 第18-19页 |
(三) 预告登记制度的增强效力 | 第19页 |
(四) 预告登记制度的预警效力 | 第19页 |
四、预告登记的失效 | 第19-21页 |
第四章 房地产预告登记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 第21-34页 |
一、预告登记制度的监管成本和收益分析 | 第21-30页 |
(一) 建立预告登记制度的监管成本分析 | 第21-26页 |
(二) 建立预告登记制度的监管收益分析 | 第26-30页 |
二、预告登记制度的效率与公平分析 | 第30-31页 |
三、建立预告登记制度过程中最佳监管强度的确定 | 第31-34页 |
(一) 首先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安全与稳定 | 第31页 |
(二) 保证原房地产交易制度的顺利转变 | 第31-32页 |
(三) 确定最佳监管强度 | 第32-34页 |
第五章 我国房地产预告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34-38页 |
一、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狭窄应适当扩大 | 第34-35页 |
二、预告登记失效条件没有明确应予以细化 | 第35-36页 |
三、进一步明确预告登记的效力 | 第36-37页 |
四、预告登记与查封效力的冲突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