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9-15页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制定多年训练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国内外对运动员多年训练的界定 | 第12-13页 |
·国内对多年训练的研究 | 第12页 |
·国外对多年训练的研究 | 第12-13页 |
·小结 | 第13页 |
·国内外对铁饼技术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对铁饼技术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国外对铁饼技术的研究 | 第14页 |
·小结 | 第14-15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个案分析法 | 第15页 |
·访谈法 | 第15页 |
·对比分析法 | 第15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5-16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6-45页 |
·不同阶段训练安排的比较分析 | 第16-31页 |
·栾芝莉不同阶段训练内容与大纲的比较分析 | 第17-31页 |
·基础训练阶段训练内容与大纲的比较分析 | 第18-21页 |
·专项提高阶段训练内容与大纲的比较分析 | 第21-24页 |
·最佳竞技阶段训练内容与大纲的比较分析 | 第24-28页 |
·竞技保持阶段训练内容与大纲的比较分析 | 第28-31页 |
·小结 | 第31页 |
·不阶段训练负荷与大纲的比较分析 | 第31-34页 |
·小结 | 第34页 |
·栾芝莉的赛前训练安排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页 |
·栾芝莉的技术分析 | 第36-44页 |
·铁饼主要技术分析 | 第36-38页 |
·握法 | 第36页 |
·双支撑起转阶段 | 第36-37页 |
·单支撑起转阶段 | 第37页 |
·腾空阶段 | 第37页 |
·过度阶段 | 第37页 |
·最后用力阶段 | 第37-38页 |
·影响铁饼成绩主要因素的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三名运动员旋转阶段肩髋速度特征比较分析 | 第39-43页 |
·双支撑起转阶段;铁饼预摆结束—右脚离地( R↑)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腾空阶段;右脚离地( R↑)—左脚离地( L↑)的比较分析 | 第41页 |
·单支撑阶段: 左脚离地( L↑ ) — 右脚落地( R↓ )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过渡阶段;右脚落地( R↓) — 左脚落地( L↓) 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最后用力阶段:左脚落地( L↓)—用力出手( ♂ )的比较分析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栾芝莉训练方法与手段 | 第44-45页 |
4 结论 | 第45-46页 |
5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