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应用ROC曲线评估八种蛋白因子水平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 | 第12-31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病例组与对照组 | 第16-17页 |
·入选标准 | 第16页 |
·排除标准 | 第16-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相关临床资料的收集 | 第17页 |
·一般情况调查表 | 第17页 |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 第17页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第17页 |
3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7-18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7-18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8页 |
4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量表评定及血样收集 | 第18-19页 |
·血清蛋白因子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法测定 | 第19-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实验结果 | 第22-27页 |
1 研究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情况 | 第22页 |
2 血清蛋白因子浓度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比较 | 第22-25页 |
3 血清蛋白因子浓度水平的诊断效率比较 | 第25-27页 |
讨论 | 第27-31页 |
第二部分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MBP与GFAP水平与临床症状相关性研究 | 第31-36页 |
前言 | 第31页 |
1 对象与方法 | 第31-33页 |
·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方法 | 第32页 |
·一般情况调查 | 第32页 |
·血清GFAP与MBP的检测 | 第32页 |
·精神症状评定 | 第32页 |
·统计方法 | 第32-33页 |
2 结果 | 第33-34页 |
·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GFAP、MBP浓度水平的比较 | 第33页 |
·患者组血清GFAP、MBP水平与病程、PANSS评分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综述 | 第43-50页 |
1 GFAP与神经损伤 | 第43-44页 |
2 NGF与神经营养 | 第44-46页 |
3 IL-6与神经免疫 | 第46-47页 |
总结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发表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