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棒石黏土的提纯和应用研究
|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插图清单 | 第14-16页 |
| 表格清单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 ·凹土的概述 | 第17-20页 |
| ·凹凸棒石的晶体结构 | 第17-18页 |
| ·凹凸棒石的带电性 | 第18-19页 |
| ·凹凸棒石的吸附性 | 第19-20页 |
| ·凹土的提纯 | 第20-21页 |
| ·凹土中的主要杂质 | 第20页 |
| ·凹土的提纯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凹土提纯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 ·凹土的应用 | 第21-26页 |
| ·凹土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22页 |
| ·凹土应用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 ·精细凹凸棒石产品开发的技术问题 | 第23-24页 |
| ·凹凸棒石发展趋势 | 第24-26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凹凸棒石黏土的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 | 第27-34页 |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7-29页 |
| ·扫描电镜原理 | 第27页 |
| ·凹土形貌观察和元素的定性分析 | 第27-29页 |
|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 第29-30页 |
|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理 | 第29页 |
| ·黏土的成分分析 | 第29-30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31页 |
| ·红外光谱分析原理 | 第30页 |
| ·凹土的红外分析 | 第30-31页 |
|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1-33页 |
| ·XRD 分析的原理 | 第31-32页 |
| ·凹土物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凹凸棒石黏土的提纯研究 | 第34-44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提纯凹土 | 第34-36页 |
|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34-35页 |
| ·凹土的提纯过程 | 第35-36页 |
| ·激光粒度分析 | 第36页 |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6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 ·球磨前后黏土颗粒的形貌观察 | 第36-37页 |
| ·球磨前后激光粒度分析 | 第37-38页 |
| ·提纯前后黏土颗粒的形貌观察及 EDS 分析 | 第38-41页 |
| ·提纯前后黏土的物相分析 | 第41-42页 |
| ·提纯前后黏土的成分分析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凹凸棒石黏土分选提纯研究 | 第44-55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分选提纯 | 第44-48页 |
|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44-45页 |
| ·分选提纯过程 | 第45-47页 |
| ·流体流变特性概述 | 第47-4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 ·球磨及分散剂对浆料粘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球磨后浆料剪切速率对粘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浆料稀释对粘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浆料稀释后放置时间不同对粘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 ·凹土的激光粒度分析及成分分析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凹凸棒石负载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 第55-67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凹凸棒石负载氧化锌的制备 | 第55-58页 |
|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55-56页 |
| ·凹凸棒石负载氧化锌的制备过程 | 第56-5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6页 |
| ·热处理对凹凸棒石晶型的影响 | 第58-60页 |
| ·煅烧温度对 ATP/ZnO 结构的影响 | 第60-65页 |
| ·ATP/ZnO 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对未来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