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亚罗解脂假丝酵母脂肪酶的高水平重组表达、分子体外进化研究及其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4页
   ·脂肪酶简介第18-22页
     ·脂肪酶的天然功能及其来源第18-19页
     ·脂肪酶的结构及催化功能分析第19-22页
   ·有机相酶催化第22-27页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第23-24页
     ·酶法动力学拆分的原理第24-26页
     ·提高有机相酶反应对映体比率的方法第26-27页
   ·脂肪酶的重组表达第27-33页
     ·天然产酶菌株的不足第27-28页
     ·脂肪酶重组表达系统第28-33页
   ·脂肪酶的分子改造第33-42页
     ·脂肪酶突变文库的构建策略第35页
     ·脂肪酶高通量分析方法第35-42页
   ·本课题的设计思路及研究内容第42-44页
第二章 亚罗解脂假丝酵母脂肪酶动力学拆分外消旋α-苯乙胺第44-56页
   ·前言第44-45页
   ·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材料及设备第45页
     ·脂肪酶的制备及固定化第45页
     ·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外消旋α-苯乙胺的酰基化反应第45-46页
     ·HPLC分析方法第46-47页
     ·转化率和对映体选择性的计算第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3页
     ·反应介质的选择第47-48页
     ·有机助剂的选择第48-49页
     ·有机助剂浓度的选择第49-50页
     ·固定化酶用量及反应时间的影响第50-51页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1-52页
     ·批次反应中固定化酶的使用寿命第52页
     ·极性有机助剂对固定化酶使用寿命的影响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6页
第三章 亚罗解脂假丝酵母脂肪酶在枯草芽胞杆菌内的重组表达研究第56-90页
   ·引言第56-59页
     ·枯草芽胞杆菌内游离型分泌表达质粒的构建第57页
     ·枯草芽胞杆菌内新型基因替换方法的建立第57-59页
   ·材料与方法第59-73页
     ·质粒和菌株第59页
     ·实验设备及仪器第59-73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3-88页
     ·枯草芽胞杆菌内游离型分泌表达质粒的构建第73-81页
     ·枯草芽胞杆菌内新型基因替换方法的建立第81-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枯草芽孢杆菌内游离质粒表达平台的建立第88页
     ·枯草芽孢杆菌内整合型表达平台的建立第88-90页
第四章 亚罗解脂假丝酵母脂肪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第90-114页
   ·引言第90-91页
   ·材料与方法第91-99页
     ·菌株与质粒第91页
     ·酶、蛋白制剂、生化试剂及常用试剂盒第91页
     ·培养基配制第91-92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92-93页
     ·毕赤酵母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第93-94页
     ·毕赤酵母重组子的筛选第94-95页
     ·产酶重组毕赤酵母的高密度培养第95-96页
     ·酶活的测定第96页
     ·蛋白含量的测定第96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96页
     ·重组假丝酵母脂肪酶的纯化第96-97页
     ·酵母基因组的提取第97页
     ·Southern blot印迹杂交第97-9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9-113页
     ·重组质粒的分离纯化及酶切线性化第99-100页
     ·重组质粒转化毕赤酵母表达宿主第100页
     ·MM-罗丹明平板酶活性筛选第100页
     ·重组酵母产酶的摇瓶复筛第100-101页
     ·最佳诱导温度的确定第101-102页
     ·5 升发酵罐内毕赤酵母重组子发酵产酶实验第102-103页
     ·重组脂肪酶YILip2的分离纯化第103-105页
     ·重组毕赤酵母多拷贝子的筛选第105-108页
     ·多拷贝菌株在5升发酵罐内产酶实验第108-109页
     ·分子印迹杂交分析第109-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五章 分子定向进化及半理性设计提高假丝酵母脂肪酶热稳定性第114-136页
   ·引言第114-115页
   ·材料与方法第115-120页
     ·菌株及质粒第115页
     ·易错PCR第115-116页
     ·定点突变第116-118页
     ·点饱和突变第118-119页
     ·毕赤酵母感受态制备及电转化第119页
     ·重组毕赤酵母在96微孔板培养及产酶诱导第119页
     ·热稳定性突变酶筛选方法第119-120页
     ·B-FIT实验方法第120页
     ·假丝酵母脂肪酶的纯化第120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检测第12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20-134页
     ·利用分子定向进化技术提高脂肪酶热稳定性第121-126页
     ·半理性设计方法提高脂肪酶热稳定性第126-131页
     ·定点组合突变及热稳定性脂肪酶的鉴定第131-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8页
附录第148-152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156页
导师和作者简介第156-158页
附件第158-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方量效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表面氧化和轻元素共价材料储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