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日本危机管理的举措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日本核危机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导论第11-18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 研究背景第11页
  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 研究综述第12-15页
  1.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综述第12-14页
  2. 国内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综述第14页
  3. 多视角的危机管理的研究综述第14-15页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四) 本文的写作框架及探索之处第17-18页
  1. 写作框架第17页
  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一、相关理论的界定第18-27页
 (一) 公共危机管理的界定第18-23页
  1. 关于危机的概念第18-20页
  2. 关于公共危机的特征第20-23页
 (二)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第23-26页
  1. 公共危机管理的界定第23-24页
  2. 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第24-25页
  3. 公共危机管理的体系第25-26页
 (三) 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分析第26-27页
  1. 公共危机管理是社会稳定和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第26页
  2. 公共危机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第26-27页
二、行动中的日本政府与社会:日本核危机的应对与化解第27-34页
 (一) 案例分析第27-30页
  1. 日本核事故事件回顾第27-28页
  2. 日本地震引发核事故的特点第28-29页
  3. 日本核事故的影响第29-30页
 (二) 日本政府应对核危机的措施第30-34页
  1. 危机事故的应急预案第30-31页
  2. 危机事故的危机决策第31-32页
  3. 危机事故的控制处理第32-33页
  4. 危机事故的沟通方式与策略第33-34页
三、日本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得与失第34-42页
 (一) 政府:作为核心主体是应对危机管理的根本保障第34-36页
  1. 危机事故中政府的责任担当第34页
  2. 危机事故中政府的执行不当第34-35页
  3. 危机决策中政府与企业的作用失衡第35-36页
 (二) 非政府组织:灾害有效应对的亮点第36-38页
  1. 危机事故中NGO的紧急救援第36-37页
  2. 危机救援中政府与NGO的平衡第37-38页
 (三) 公民:快速反应与有序行动是有效应对灾害的中坚力量第38-39页
  1. 危机事故中公民的行动逻辑第38-39页
  2. 危机应对中政府决策与公民情愿之间的平衡第39页
 (四) 媒介:迅速实时公开是灾害有效应对的关键环节第39-42页
  1. 危机事故中媒体沟通有利第39-40页
  2. 平衡沟通风险中的及时性与科学性第40-42页
四、日本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对我国的启示第42-48页
 (一) 危机预警:政府活在居民意识中第42-43页
  1.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效率第42页
  2. 纳入多元主体,构建公共危机政府及社会协同共治的格局第42-43页
 (二) 对公共企业的监管:生命比利益更重要第43页
  1. 在企业应对时,要明确其职责范围,避免在危机管理中出现管理混乱和管理缺位的现象第43页
  2.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参与危机管理的行动第43页
 (三) 加强公民的应急自救:有条不紊的行动逻辑第43-44页
  1. 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加强公民的危机应对技能第44页
  2. 在公民防灾方面,政府的管理存在制度缺失第44页
 (四) 危机管理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第44-45页
  1. 提高非政府组织的建设,提高其参与危机管理的能力第44页
  2. 政府加强提供培训环境和物力等为非政府组织提供发展机会第44-45页
  3. 提高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第45页
  4. 在危机管理中,建立健全的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机制第45页
 (五) 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媒体第45-47页
  1. 转变传统观念第46页
  2. 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结合,高效、准确传播灾情信息,引导民众正确的认知方向第46-47页
 (六) 危机管理的合作力量:国际组织第47-48页
  1. 设置专门机构处理国际救援的事务第47页
  2. 建立有效地国际信息管理机制第47页
  3. 加强建设国家安全保密工作,规范国际组织行为准则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研究
下一篇:地方政府公共舆论管理问题研究--以宜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