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二级逆流吸附—微滤工艺去除模拟废水中铯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1页
   ·放射性废水概述第10-18页
     ·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及分类第10-12页
     ·放射性废水的危害第12-13页
     ·放射性废水处理的传统方法第13-16页
     ·放射性废水处理的新技术第16-18页
     ·小结与展望第18页
   ·含铯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第18-28页
     ·化学沉淀法第18-20页
     ·离子交换/吸附法第20-24页
     ·蒸发法第24页
     ·萃取法第24-25页
     ·膜法第25-26页
     ·生物法第26页
     ·小结与展望第26-28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第28-31页
     ·研究背景第28-29页
     ·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第31-43页
   ·亚铁氰化铜的制备第31-32页
     ·材料与设备第31页
     ·制备方法第31-32页
   ·亚铁氰化铜吸附铯的烧杯试验第32-34页
     ·单级吸附试验装置与方法第32-33页
     ·二级逆流吸附试验装置与方法第33-34页
   ·亚铁氰化铜吸附铯的小试试验第34-39页
     ·试验装置第34-37页
     ·试验装置的运行方式第37-39页
   ·主要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第39-43页
第三章 亚铁氰化铜的表征及其对铯的吸附性能第43-63页
   ·亚铁氰化铜的表征第43-45页
     ·分子式的确定第43-44页
     ·形貌分析第44页
     ·颗粒尺寸分布第44-45页
   ·吸附动力学第45-51页
     ·试验结果第45-46页
     ·吸附动力学模型第46-50页
     ·吸附控制过程判断第50-51页
   ·吸附热力学第51-58页
     ·吸附等温线第51-56页
     ·热力学参数的确定第56-58页
   ·影响亚铁氰化铜对铯去除效果的因素第58-61页
     ·温度的影响第58-59页
     ·pH 值的影响第59-60页
     ·竞争离子的影响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常规吸附-微滤工艺小试试验第63-88页
   ·小试试验的工艺参数第64-67页
     ·工艺的主要运行参数第64-65页
     ·吸附剂的投加方式第65页
     ·吸附时间的确定第65-66页
     ·出水的取样方法及相关指标的检测频率第66-67页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67-75页
     ·铯的去除效果第67页
     ·处理水量及浓缩倍数第67-68页
     ·浊度的变化第68-69页
     ·pH 值的变化第69-70页
     ·相关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第70-71页
     ·氰化物的浓度第71页
     ·膜分离器内悬浮固体浓度的变化第71-73页
     ·膜比通量的变化与膜污染第73-75页
   ·小试试验的改进第75-83页
     ·亚铁氰化铜投加量为 40 mg/L的小试试验第76-80页
     ·亚铁氰化铜投加量为 20 mg/L的小试试验第80-83页
   ·亚铁氰化铜不同投加量下的试验结果对比第83-85页
   ·小试试验与烧杯试验对铯的去除效果比较及分析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二级逆流吸附烧杯试验第88-105页
   ·预备试验第88-90页
     ·吸附等温线第88-90页
     ·解吸附试验第90页
   ·理论计算结果与讨论第90-102页
     ·二级逆流吸附出水铯浓度的计算方法第90-94页
     ·不同初始铯浓度下Freundlich常数的计算方法第94-97页
     ·不同稀释因子下出水铯浓度的计算结果第97-102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02-104页
     ·稀释因子分别为 0.7 和 0.4 时的试验结果第102-103页
     ·二级逆流吸附与常规单级吸附中铯的去除效果对比第103-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六章 二级逆流吸附-微滤工艺小试试验第105-118页
   ·工艺的主要运行参数第105-106页
   ·F值为 0.7 时的试验结果与讨论第106-111页
     ·铯的去除效果第106-107页
     ·浊度的变化第107-108页
     ·pH 值的变化第108-109页
     ·膜分离器内悬浮固体浓度的变化第109-110页
     ·膜比通量的变化第110-111页
   ·F值为 0.4 时的试验结果与讨论第111-116页
     ·铯的去除效果第111-113页
     ·浊度的变化第113页
     ·pH 值的变化第113-114页
     ·膜分离器内悬浮固体浓度的变化第114页
     ·膜比通量的变化第114-116页
   ·两种工艺的小试试验结果对比第116-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8-122页
   ·结论第118-121页
   ·展望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废旧线缆和电机绕组热解技术与设备的研发
下一篇:城市绿地对降雨径流及其污染物削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