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4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织物表面摩擦性的研究回顾 | 第21-24页 |
·织物摩擦性能的的发展背景和研究历程 | 第21-22页 |
·织物摩擦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22-23页 |
·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皮肤摩擦学的研究概况 | 第24-29页 |
·皮肤摩擦学的研究进展 | 第25页 |
·皮肤摩擦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25-28页 |
·皮肤摩擦特性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织物和皮肤间摩擦性能的研究 | 第29-36页 |
·织物和皮肤间摩擦性能的测试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30-34页 |
·织物和皮肤间摩擦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34-3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36-3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36-37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5页 |
第2章 织物和皮肤间的摩擦力测试及干态实验方法 | 第45-64页 |
·摩擦测试仪 | 第45-46页 |
·环境条件、实验样品和测试方法 | 第46-47页 |
·织物与皮肤间的干态摩擦信号分析与表征指标 | 第47-51页 |
·干态摩擦曲线的形态及特征指标 | 第47-49页 |
·平均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关系 | 第49-50页 |
·皮肤的应力史特性与重复试验的特征指标 | 第50-51页 |
·机织物和皮肤间干态摩擦测试条件的研究 | 第51-57页 |
·张力 | 第52-53页 |
·摩擦速度 | 第53-55页 |
·样品宽度 | 第55-56页 |
·摩擦次数 | 第56-57页 |
·针织物和皮肤间干态摩擦测试条件的研究 | 第57-61页 |
·纵向张力 | 第58-59页 |
·横向张力 | 第59-60页 |
·摩擦速度 | 第60-61页 |
·摩擦次数 | 第61页 |
·机织物和针织物与皮肤间摩擦性能的比较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第3章 不同皮肤与织物间的摩擦性能差异 | 第64-74页 |
·测试参数、织物试样和志愿者的选择 | 第64-66页 |
·测试参数 | 第64页 |
·织物样品 | 第64-65页 |
·志愿者的体征参数 | 第65-66页 |
·织物和皮肤间的摩擦性能与性别的关系 | 第66-70页 |
·测试方法 | 第66页 |
·性别对机织物和皮肤间摩擦性能的影响 | 第66-68页 |
·性别对针织物和皮肤间摩擦性能的影响 | 第68-70页 |
·织物和皮肤间的摩擦性能与体征参数的关系 | 第70-71页 |
·织物和皮肤间干态摩擦舒适性调查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第4章 干态织物与皮肤间摩擦力的普查及影响规律 | 第74-87页 |
·机织物和皮肤间平均动摩擦力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规律 | 第74-82页 |
·机织物测试样品和参数选择 | 第74-75页 |
·机织物和皮肤间平均动摩擦力的普查 | 第75-76页 |
·机织物结构参数的提取 | 第76-77页 |
·机织物结构参数与平均动摩擦力的关系 | 第77-82页 |
·针织物和皮肤间平均动摩擦力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规律 | 第82-85页 |
·针织物测试样品和参数选择 | 第82页 |
·针织物和皮肤间平均动摩擦力的普查 | 第82-83页 |
·针织物结构参数的提取 | 第83页 |
·针织物结构参数与平均动摩擦力的关系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7页 |
第5章 织物与皮肤间的湿态摩擦测试方法 | 第87-100页 |
·湿态摩擦测试方法初探 | 第87-89页 |
·志愿者和织物样品 | 第87-88页 |
·湿态摩擦实验方法 | 第88页 |
·环境条件和测试参数 | 第88-89页 |
·织物润湿状态的标定 | 第89-91页 |
·织物的润湿率与实际晾置时间的关系 | 第89页 |
·织物润湿状态的标定方法 | 第89-91页 |
·湿态摩擦曲线与特征指标 | 第91-92页 |
·湿态摩擦实验中标准测试条件的探索 | 第92-97页 |
·不同润湿条件下摩擦曲线的波动 | 第93-94页 |
·整个晾置过程中平均动摩擦力的变化趋势 | 第94-97页 |
·湿态条件下的摩擦实验次数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102-103页 |
附录 | 第103-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