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截割部动态特性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厚煤层开采背景 | 第9页 |
| ·采煤机研究与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 ·采煤机截割部传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 2 多体动力学及其相关理论 | 第14-20页 |
| ·RecueDyn相关算法 | 第14-16页 |
| ·相对坐标 | 第14页 |
| ·递归算法 | 第14-16页 |
| ·基于递归算法的齿轮接触条件 | 第16-19页 |
| ·齿轮弧—弧接触条件 | 第16-18页 |
| ·齿轮点—弧接触条件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3 采煤机截割部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20-38页 |
| ·采煤机的主要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 ·采煤机的主要组成 | 第20页 |
| ·采煤机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 ·基于PRO/E的采煤机截割部三维建模与虚拟装配 | 第22-25页 |
| ·基于RecurDyn的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25-37页 |
| ·RecueDyn软件简介 | 第25页 |
| ·齿轮cdb文件的建立 | 第25-29页 |
| ·齿轮接触模型的建立 | 第29-33页 |
| ·采煤机虚拟样机负载的模拟与施加 | 第33-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截割部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38-57页 |
| ·截割部传动系统齿轮刚柔接触动态仿真 | 第38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8-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5 截割电机研究 | 第57-62页 |
| ·电动机型号的选择 | 第57页 |
| ·截割电机的机电联合仿真 | 第57-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建议及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作者简历 | 第66-6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