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TiO_2的光催化机理 | 第11-12页 |
·TiO_2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2-14页 |
·气相法 | 第12-13页 |
·液相法 | 第13-14页 |
·固相法 | 第14页 |
·TiO_2光催化剂的改性技术 | 第14-15页 |
·TiO_2光催化剂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TiO_2光催化剂改性方法 | 第14-15页 |
·TiO_2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TiO_2光催化技术的展望 | 第16-17页 |
·TiO_2光催化氧化技术与絮凝沉降法联用 | 第16页 |
·TiO_2光催化氧化技术与超声波联用 | 第16页 |
·微波辅助 TiO_2光催化处理染料废水 | 第16-17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及过程 | 第18-24页 |
·实验所需用的试剂与仪器 | 第18-19页 |
·水热法制备 TiO_2中空微球 | 第19-20页 |
·前驱体溶液的制备 | 第19页 |
·TiO_2中空微球的制备 | 第19-20页 |
·银掺杂 TiO_2中空微球的制备 | 第20页 |
·分析技术和表征方法 | 第20-22页 |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0-21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21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21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 | 第21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分析 | 第21-22页 |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s) | 第22页 |
·TiO_2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22-24页 |
第3章 {001}面主导的中空 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 第24-42页 |
·中空 TiO_2微球的制备 | 第24-29页 |
·TiO_2光催化剂的 SEM 和 TEM 分析 | 第24-25页 |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5-26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计算禁带宽度 | 第26-27页 |
·N_2等温吸附-脱附曲线及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对 TiO_2形貌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9-31页 |
·双氧水加入量对 TiO_2形貌结构及光催化的影响 | 第29-30页 |
·氢氟酸加入量对 TiO_2形貌结构及光催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TiO_2中空微球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1-41页 |
·光催化性能的评价 | 第31-33页 |
·双氧水加入量对光催化的影响 | 第33-34页 |
·氢氟酸加入量对光催化的影响 | 第34-36页 |
·溶液 NaOH 浓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MB 初始浓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光催化剂浓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银离子掺杂 TiO_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2-51页 |
·引言 | 第42页 |
·Ag~+掺杂 TiO_2中空微球的表征分析 | 第42-48页 |
·Ag~+掺杂的 TiO_2中空微球 SEM 分析 | 第42-43页 |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3-45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计算禁带宽度 | 第45-47页 |
·N_2等温吸附-脱附曲线测试 | 第47-48页 |
·银离子掺杂后对 MB 光催化的研究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